到么鳳買鹹乾花生,愈來愈少地方有售了。店員說:「這款不脆的。」我當然知道。店員再提醒:「這款不脆的。」原來,港人食慣萬里望、天府,酒樓小碟擺鹽焗,都脆口的;鹹乾花生特點卻在煙韌和嚼勁,顧客買得自應知道,但「投訴之都」往往找碴,所以店員先此聲明。
有位師兄愛吃極腍的公仔麵,每次叮囑茶餐廳煮到透,結果上枱還是不照辦。一方面可能廚師嫌時間長懶得搞,一方面可能廚師另有考量:通常客人只會要求爽口彈牙,莫非樓面落單聽錯?安全計,畢竟爽口彈牙穩陣。廣東式麵條固然以爽口彈牙為宗,滬式卻有軟腍腍的煨麵,所謂各花入各眼,不該強行劃一。
菲林時代,吾輩攝影發燒友到某大型連鎖沖印店曬相,要強調:「直出。」怎叫直出?就是跟底片正常設定不加不減。攝影發燒友有時愛故意拍low key或剪影——夕陽西下,天色淡淡彩霞,人像只剩黑影輪廓,很有mood的。強調歸強調,沖印店依然把照片推光,天色變成一片死白,人影變成臉孔勉強可辨,解像度變粗糙,非常難看。為何要這樣?多年後,我任職記者,訪問該集團的「打手」(行內稱沖曬為打相),才恍然大悟。「大部份顧客與發燒友要求不同,最緊要清楚睇見臉孔。拍成low key或剪影,我們分不出是否故意,即使order寫明『直出』,我們不知道是否真能接受,為安全計,唯有一律把照片推光,否則客人退相太多,打手怕被上司詐型。」對,連鎖沖印店承諾過無限退相不收費的,於是你猜到了,吾輩發燒友謔稱它「快屠美」,快快屠殺靚相,卻不能怪它錯,大眾口味如此。
花生必定要脆,麵必定要彈牙,照片必定要世界光……爭取最大公約數,小眾選擇擠到邊緣,甚至無奈自我檢查。流行文化也這樣嗎?曾經長期是,卻端賴互聯網提供碎片化(Fragmentation),較冷門選擇亦有fans,世界容許多元。
電視仍沉溺於「互鎅劇」。蕭若元曾告訴我:「大台什麼商戰劇、推理劇都得個殼,骨子裏離不開幾男幾女互鎅,鎅勻就散場。」主流觀眾愛看男歡女愛,係事實,但當大台不復壟斷主流時,倒不如老老實實百花齊放吧。
逢星期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