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師變漁夫 售本土良心魚

化妝師變漁夫 售本土良心魚

【本報訊】任職化妝師20載的林子龍(Alex)賣掉物業豪擲500萬經營魚排,其魚穫主要在網上出售,面對內地魚競爭,Alex承認其產品較貴,但指「國內嘅魚我越知得多,覺得越唔應該食,想香港人食返啲有良心嘅魚」。

43歲的Alex原任職化妝師20多年,更開設婚紗店,但滑浪把他帶入漁業,漸漸與一班漁民相交,參加養魚課程,亦讀到很多養魚相關的科學研究,鑽研如何可養出豐滿健康的魚,最終決定賣掉物業,與胞姊一起經營魚排,成為其品牌「本土養殖」重地。

Alex養魚年資達九年,「本土養殖」則開業三年,「簡直係傾家蕩產,我諗由本土養殖(成立)到𠵱家用咗500萬」。現時魚排主要飼養五種魚,包括黃立倉、石倉魚、懵仔魚、鱸魚和泥鯭,主要在本地養殖網出售,銷售點不多。他認同現時香港魚市場被內地魚壟斷,「我同本地嘅比唔係話貴好多,但同國內嘅比可能爭成倍」。以一條七両的本目鱸扒為例,本土養殖售價為165元。

冀學台灣自給自足

記者問漁業對Alex有何重要性?他指港人應思考食材的重要性,「其實香港好怪,全世界工業頭三、五位一定關食材事,惟獨香港係完全冇,因為全部都靠外來嘢」,認為台灣的自給自足值得讓港人學習。

「未研香港」計劃發起人之一、北區區議會主席羅庭德指,現時香港有規模養魚的魚排「十隻手指數得晒,Alex係嘗試量產嘅人」。

惟他認為現時漁業仍受政府政策掣肘,如漁民希望擴充魚排面積先要獲牌照,「好似的士牌咁,唔會再出新牌,只可以買舊牌照」,亦要經城規會諮詢程序,包括鄉事會、海上持份者等。他促漁護署檢視魚排管理政策,「點解有心養魚嘅人就冇空間去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