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在工作上有一點迷惘,覺得欠缺一點意義。
我太太是一位腫瘤科專科醫生。她的病人都被確診患上不同程度的癌症,經過她的診斷、治療和跟進,加上她對病人很有愛心,很多病人和家人跟她有長遠和良好的關係。
而我呢?作為心臟科醫生,好些病人有心臟問題,部份病人情況並不嚴重,甚至有些病人只是「懷疑」心臟有毛病,經過檢查後,其實心臟是健康的。跟太太比較起來,我未必跟病人有長時間的相處。
漸漸發現,不少懷疑患有心臟病的病人只是「虛驚」,但那種「驚」所言非「虛」,是真真實實的「驚」。有些病人的憂慮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想像自己情況嚴重,影響情緒,甚至失眠。經過診斷,做了適當的檢查,發現報告正常,經由醫生宣告,最後讓病人如釋重負。
想起聖經裏的耶穌。祂不只是醫好病人,而是會對那患病的說,「你的災病好了」,更叫他「可以平平安安的離去」;他更會叫被社會厭棄的痳瘋病人給祭司長檢查,以證明他們真的痊癒,可以重投自己的社群,不用被隔離了。我終於明白為何耶穌要有這樣宣告,原來病患被確認自己已經痊癒,真的非常重要。
面對「虛驚」的病人,只是簡單的跟病人交代一句「全部檢查正常」,或者「沒有發現甚麼問題」,並不一定讓他感到安心。病人看醫生的時候,可能都有他獨特的顧慮(concern),所以首要是找到他擔心的是甚麼;然後,把客觀的證據或論據告知,為何我會認為他擔心的事不存在,例如他的病徵其實不像是心臟問題,逐一解說檢查報告的指數及正常狀況,讓他真正明白和接納自己原來只是虛驚。
每次病人詳細了解後,透過他的表情知道心中的結已被解開,看着他們感激的表達,放下心頭大石的離開診所,我也感到十分滿足!
我不是耶穌,跟病人常講的是「你終於可以放下心頭大石了!」、「終於可以不需要擔心了!」,又或者「可以好好的去慶祝一番了!」
以前總覺得,未跟病人建立長久關係,好像自己沒有做甚麼事情;現在從另一角度看,能讓病人寬心重投生活,原來也是很有意義的事。
高耀鈞 心臟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