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皇臺站天窗望宋井底 專櫃展示逾400出土文物

宋皇臺站天窗望宋井底 
專櫃展示逾400出土文物

【6.27通車】

【本報訊】屯馬綫的宋皇臺及土瓜灣兩個新車站將於本月27日啟用,其中施工時掘出逾千件宋、元文物的宋皇臺站,設計加入了考古元素,站內將設置展櫃展示逾400件出土文物,包括宋代貨幣及陶瓷等。因工程而被拆卸的古井亦將重置,車站大堂頂會設透明底板,令市民可以仰望觀賞古井的底部。

港鐵昨開放宋皇臺及土瓜灣站供傳媒參觀,港鐵高級建築經理—工程建設周子茵表示,宋皇臺站在建造期間有大量文物出土,因此車站的設計糅合考古元素。月台主色是泥土黃色,象徵與宋皇臺有關的宋代歷史,月台上擺放了本地藝術家創作的宋代美學風格陶瓷浮雕。

■宋皇臺車站大堂頂的部份混凝土底板日後會更換為透明底板,令市民可仰觀古井底部。

土瓜灣站削筋位置遮蓋

周子茵又表示,宋皇臺站大堂設有兩個展櫃展示出土文物,而施工時被拆卸的宋、元古井及及晚清時期引水槽將會在車站之上重置,車站大堂頂的部份混凝土底板日後亦會更換為透明底板,令市民可仰觀古井底部。但相關重置工程要配合車站上方的古蹟公園興建,暫未有確實時間表。

宋皇臺站設A、B及D出口,原本連接北帝街的C出口由於有多項文物需原址保留而未能動工,港鐵較早前提出以天橋代替行人隧道,暫未有定案。而B出口行人隧道將有名為「伴隨成長—龍城今昔」的藝術品,講述宋皇臺的歷史及該站建造工程期間發現的考古文物及歷程等。D出口設多部閘機,配合啟德體育園落成後舉辦大型活動時,能應付大量人流。

古蹟辦表示,宋皇臺站大堂預留兩個分別長7及15米的展櫃,展出逾400件出土文物,主要是宋代貨幣、陶瓷器及建築構件,亦包括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的日常用品,並展示相關歷史圖片、照片及地圖等。展出的考古文物復修和維護由現有資源應付。

九龍城區議員曾建超表示,C出口若以天橋取代,料至少花一、兩年時間才建成,馬頭圍邨、北帝街等一帶居民都受影響,即使當局加設臨時斑馬線,惟居民仍須花更多時間來往港鐵站,並不理想。

另外,土瓜灣站工程曾爆出車站月台樓梯旁的內牆鋼筋被削走醜聞,涉事其中一個幅內牆已修復,表面看不出異樣。車站受地下空間限制,採用單側式月台設計,往烏溪沙及屯門方向市民須於不同層的月台上落車。土瓜灣站的車站大堂展出逾百名附近居民所提供的照片及故事,令站內變成社區的時光錦囊。

■車站施工時發現重要宋元遺址及多個古井。資料圖片

■陶藝家黃麗貞用陶瓷呈現日與夜、春與冬的景象。

■宋皇臺站以泥黃色為主調,代表帝皇歷史。

■宋皇臺站至土瓜灣站之間乘車時間約兩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