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2019年發表首份新界棕地研究報告,指新界有約1,579公頃棕地。惟綠色和平及本土研究社研究發現本港有多達1,958公頃棕地,較政府研究多約380公頃,面積等於2.3個粉嶺高爾夫球場,若以一半建屋可建9.5萬單位,等於13條彩虹邨。團體質疑政府使用六年前的衞星地圖令數據滯後,低估棕地發展潛力,變相減少可建屋數目。
政府前年公佈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現況研究,指新界有約1,579公頃棕地。綠色和平及本研社最新發表「失棕罪」報告,透過衞星地圖及實地考察等,辨認出全港約有1,958公頃棕地,較政府研究多380公頃。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稱,規劃署棕地網站顯示各區棕地分佈的頁面,列明地圖最後更新日期為去年5月20日,但該地圖使用2015年資料,質疑無定期更新,未能反映棕地現況及有「計漏」。政府網頁顯示八鄉馬鞍崗約有6.8公頃棕地,惟本研社蔡諾正對比2017至2018年衞星圖片,發現該處棕地範圍明顯擴散,估算已增至10.3公頃,即政府低估約3.5公頃。
另一處位於元朗潘屋村,政府指約有0.4公頃棕地,但團體發現近年已增至近四公頃。蔡指該區前年起有大規模填土工程,若政府及早知悉,或能將其納入新田發展範圍。至於政府有意發展公營房屋的棕地選址沙埔,團體指該處棕地達45公頃,較政府評估約35公頃多,但當局只選取13公頃發展,質疑選擇性收地。
團體同時發現棕地有逼近綠化帶及郊野公園迹象。蔡稱荃灣城門道近和宜合村位置,衞星地圖顯示2002年時約有0.2公頃棕地,去年增至0.6公頃,部份棕地近年更伸延入城門郊野公園範圍。同區的川龍部份棕地擴展至貼近郊野公園;2016年本報曾報道川龍非法倒泥,出現「先破壞、後發展」。陳指研究反映過去六年棕地擴散情況失控,批評政府冷處理棕地選址,促「優先發展棕地,唔好搞個海」,亦建議每年更新數據。
規劃署回應指2017年委聘顧問研究,反映新界棕地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間狀況,新界土地活動會隨時間變化,不排除報告資料與最新情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