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語●46呎後巷空間 創作connect大眾 三個麻甩佬的城市浪漫

藝術人語●46呎後巷空間 創作connect大眾 
三個麻甩佬的城市浪漫

「我哋好撚鍾意香港」嗰種鍾意,除了歷史意義,係連她的dark side也視為有美學價值的鮮活場景。好似蛇蟲鼠蟻、魑魅魍魎雲集的街角後巷,不但造就了志明與春嬌糾纏不清的奇情,也發酵本土「唔認命力量」獨特而消失中的城市風景。某銅鑼灣的隱世後巷,吸引了三條中佬築起面積只有四十六呎的私竇加城市創作展示空間「窗後巷」,集結人氣呈現社區生命力。

近鵝頸橋街市的陳東里,近期成了我的避世hea場,街角的咖啡店AP和旁邊的「要有」潮得來很有街坊人味,後者員工送餐後閒來會在舖外踩滑板,DJ不時在露天空間打碟。最近,鄰近的霎西街後巷出現了一間面積只有46呎的隱世小店,木製的舖面開檔後像日本街頭拉麵店,店內的收納機關放了不少本土設計師和藝術家的創作。那天到訪,店東之一、擅做社區藝術的盧樂謙便呷着威士忌,坐在板凳上畫油畫小品,「看店無聊就畫畫,畫完可以放店賣。」

另一店東設計師羅軒,急不及待分享他的看店日常。「有次我爬梯整理頭頂用來遮風擋雨的帆布,出現了隻碩大的老鼠,我嚇到從高梯跳下,而家仲驚緊。」他說晚上會有街坊主動買啤酒跟他吹水,平時「窗後巷」的天然配樂,來自旁邊那條貼滿渠王電話的膠屎渠,「每次聽到有滔滔水聲就知有人開大沖廁所。」

城市的變化,有時讓人不知所措;有人甘願被牽着鼻子走,有人卻想打破籬笆。「日常生活好灰,好多嘢唔到我哋控制,但疫下呢個街角好有power與凝聚力,希望在無數擦身而過之間,呈現香港設計師和藝術家有關、同城市有關的創作,為城市人帶來幸福感和能量。」談到找來城市觀察學者黃宇軒和設計師羅軒「三劍俠」在後巷開店的初衷,一直觀察和記錄城市變遷的盧樂謙,侃侃而談。

「唔想俾人覺得我哋又做社區藝術,又唔想似大南街湧現倒模式文青商店,唔想被定形,我哋做間潮舖連潮人都嚟唔得咩?做社區嘢好多方法,打開門做生意,甚至都可以成為社區一部份。」

似私竇又似舞台 展示社區作品

「明明原先project叫『城市浪漫』,明明係話唔要實體店,但睇完呢個舖就即租了。」黃宇軒笑盧樂謙變臉快過女人。二人本計劃搞一些另類的社區計劃,其中一項是寓散步於思考,結果黃宇軒開了YouTube頻道「懷疑人生就去散步」,旨在觀察並記錄城市,成為話題節目。

「攞浪漫嚟消費好似唔太浪漫。」由冇舖變成地舖,無為變有為,與羅軒的出現有關。本身是產品設計師的他能讓概念、口號變成落地的實物。好似他自己便用牛仔布設計了一系列的「丹靈瓷器」布花瓶、用聖誕裝飾的廢木製作小凳、還有裝上搖搖椅腳的學校凳改名「唔准唔准扤凳」,擺明挑機。由他主力聯絡本土隱世手作人、設計師和藝術家,把他們的社區作品展示。「以前常見的後巷舖越來越少。我希望這裏似私竇和舞台,令本土創作人作品能與大眾有connection。」

有設計師朋友賣揶揄消費主義的zine(自資獨立刊物);有朋友自學並自製陶瓷寄售;有位專注力不足的朋友J,用貼紙創作出極度需要專注力創作的密集圖案畫;也有朋友手雕香港傳統鐵閘款式的印章,與眾分享;還有本來替海洋公園畫大型佈景的朋友,願意創作小小的心口針放店寄售。黃宇軒也已聯繫擅製作獨門辣醬的朋友,寄賣他家族的味道。

「近年越來越多年輕人開網站,售賣點子。這裏好玩的地方是我哋好似策展,把我們喜歡的創意人,由網上拉番變實體。如果做創作知道有個地方可以寄賣,也可以鼓勵大家落街行吓睇吓嘢。」黃宇軒說。

擺坐墊煲煙吹水 「煙民關懷條巷」

經過半個月的試業,三佬最享受的不是零售經驗,而是與街坊交流的時間,盧樂謙搶白道:「最得意是這裏的年輕情侶明白呢個空間做緊乜、他們『識得用』,理解呢度做緊乜;附近也有好多不理解我們理念,只是來後巷煲煙的街坊,會祝我哋生意興隆,呢區啲人好有禮貌。」羅軒補充:「原來在地舖好實在,唔同人會來同你善意吹水,我平時會用掃街掃把清潔後巷,並開始為煙民送上坐墊建立溝通,可能他們覺得有人關懷佢,都開始關懷條巷。」

一頭凌亂曲髮的黃宇軒從來也喜歡香港的凌亂。似藝術家多過學者的他,說過很多人也喜歡六十年代的東京,新宿有海量的咖啡室,供文青和反叛青年留連,他想做類似的事。他關心城市、保育、空間,更關心的是人。

「想多啲urban sensibility(城市感性)的東西讓更多人看到,展示社區的力量。」黃宇軒說。

後巷小店入夜後變得出塵,像日本草根拉麵店,有街坊主動坐下來搭訕。

(左起)城市觀察者黃宇軒、藝術家盧樂謙、設計師羅軒的「窗後巷」,售賣與城市有關的創作。

藝術家Phoebe Richardson找來英國只剩兩間的骨瓷廠製作當代骷髏骨杯,每套都有獨立號碼。

本地藝術家Bond Wong自學陶瓷創作的作品。

羅軒用牛仔布設計了一系列的「丹靈瓷器」布花瓶,用來套着酒樽,提醒朋友那支酒是他送。

自資獨立出版的刊物 ,內容全部揶揄消費主義,成件事好有趣。

J是專注力不足人士,利用貼紙創作一系列高度專注拼貼的密集式圖案來自我挑戰。

雖只有數十呎店面,但設計亳不簡單,單是裝修便花了四個月,工人天天朝行晚拆。

三佬會為煙民送上坐墊,煙民漸覺得有人關懷,竟開始關懷起後巷,保持地方清潔。

這社區很有昔日香港的人情味,例如人鴿可以共融。

採訪、攝影:鄭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