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要改變外宣調子?(鄧聿文)

習近平要改變外宣調子?(鄧聿文)

中共政治局前些天集體學習時,研究如何加強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問題。有媒體問我習近平是不是覺得中國的戰狼外交遇到狙擊,有點走不下去,而要改變風格。我看到一些外媒的評論,也認為中共有可能改變宣傳調子,因為習近平在講話中表示要講好中國故事,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不過,在我看來,習這個話不代表他就要改變中國目前的外宣主基調。某些方面會有調整,但整體基調和風格不會改變。

我這個看法不在於看習如何說,而是這次集體學習請了誰去講。根據官媒報道,是次集體學習的「關鍵字」乃國際話語權,用習的話講,要形成同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也就是說,中國如今普遍被認為是世界第二強權了,可缺乏國際話語權,這讓中國很被動,形象受損。所以習急於改變此種狀況。

習近平是個崇尚硬實力的人,可他也懂得宣傳的重要。中共本就靠宣傳起家,是這方面的老手。但問題恰恰在於,無論中共還是習,都只把國際話語權理解成一種宣傳力,用搞宣傳的方式去講中國故事,來取得國際話語權。過去中國尚不是強權時,人家雖不喜歡中共的宣傳,可也認為這套做法對自己構不成多大危害,但現在不同,中國已然是世界老二,要把中共的模式推向世界,就不能再小看它的危害。尤其是習近平,以中國的硬實力為依託,在對外宣傳上也變得咄咄逼人。

習近平這次可能意識到中國的那套宣傳手法在國際社會遇到了障礙,因此才提出要注重把握好基調,既開放自信也謙遜謙和;要更好發揮高層次專家作用,利用重要國際會議論壇、外國主流媒體等平台和管道發聲;要廣交朋友、團結和爭取大多數,不斷擴大知華友華的國際輿論朋友圈等。然而這不等於他會將外宣的調子變得柔和些,更不等於他要改變整個外宣的基調。在講話中,他也提到要反對單邊主義、霸權主義;要講究輿論鬥爭的策略和藝術;強調要加強對中共的宣傳闡釋。

最能說明問題的還是此次集體學習的主講人居然是張維為。一些人對他嗤之以鼻,認為他不是一個正經學者,不過是投機而已。但張搞宣傳確實有一套技巧,比中共傳統老套的宣傳樣式來得蠱惑人,能抓住受眾心理,如果涉世不深、視野不闊、知識儲備不多,容易被他一套似是而非的說辭蒙蔽或打動,尤其能夠挑動那些懷有樸素愛國情感的人。

我聽過他在政治局集體學習後在東方衛視開講的一期節目,這期節目談的也是中國的對外傳播問題,相信就是他在政治局的主講內容。張在對外宣傳上確有想法,比如他宣稱不迴避任何問題,包括敏感的不能談的問題,他都可以回答。但本質上他是個鷹派「學者」,可見他要傳授給習近平甚麼東西。

學習現代技巧善於鬥爭

張多次說到他與外國人打交道的心得:「我覺得中國也確實到了這麼一個時候,對於誤讀中國,特別是惡意誤讀,該出手就出手,該調侃就調侃,該當頭棒喝就當頭棒喝,當然該和風細雨就和風細雨。」在這個節目中,他在回答一位年輕聽眾有關如何同不懷好意的外國人辯論中國問題時,基本也是這個意思。這樣一個人,教中共怎麼去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敍事體系,會是軟綿綿的麼?他的「講好中國故事」可不是和顏悅色,他自己就說了,如果別人提出一個挑釁問題,你不敢接招,不敢交鋒,你就輸了,你代表的國家也就輸了。

所以,中共政治局此時舉辦國際傳播的集體學習,說白了,無非是用現代的傳播技巧和語言去包裝和推銷中共和中國,它的精神底色沒有改變,是如何更巧妙地在對外宣傳中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罷了。

鄧聿文

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