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為《詭屋驚凶實錄3》平反

西遊記●為《詭屋驚凶實錄3》平反

恐怖片,向來不算偏愛。不是為人勇猛,看恐怖片也不驚,看來無謂。相反,是為人太廢,看恐怖片會看到掌心冒汗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痛不欲生,未免太過貼錢買難受。

以前的恐怖片,好像比較恐怖,由《驅魔人》到《凶榜》到《午夜凶鈴》,齣齣嚇破膽。近十幾二十年,恐怖片越來越似笑片,在戲院,理應全場尖叫的場面,多數變成全場失笑。也不知是恐怖片的質素下滑,還是人大了越來越麻木,還是片商咎由自取,動不動就把恐怖片經典拍爛為止。你看貞子,前世今生光碟版手機版講英文的,甚麼都拍過,幾乎連形成貞子粒精子都拍出來,怎可能繼續恐怖?不給笑死也要還神了。

口碑大不如前 致敬氾濫似抄襲

恐怖片,也可再細分鬼片與非鬼片。非鬼片,例如變態殺人狂魔,賣血腥賣暴力的,偶爾還有些成功作品,例如《國定殺戮日》(The Purge)系列;鬼片,好像只剩下溫子仁獨霸江湖。開完《兒凶》(Insidious),再開《詭屋驚凶實錄》(The Conjuring),兩個系列也開枝散葉。《兒凶》一拍,拍了四集,今年還有第五集;《詭屋驚凶實錄》更勁,又前傳又外傳,個個配角也是主角。最新一齣,是正傳《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The Conjuring: The Devil Made Me Do It)。《兒凶》拍到第三集,溫子仁選擇接手《狂野時速7》(Furious 7),有導演不做,退居監製。《詭屋驚凶實錄》情況一樣,來到第三集,導演換上拍過《哭泣的女詭》(The Curse of La Llorona)位Michael Chaves。溫子仁是天才,由《恐懼鬥室》(Saw)開始,已經有鋪癮,專找明顯地拍得差的導演接手自己作品,一比較,大家就會忍不住異口同聲:冇咗溫子仁,真係唔掂。《兒凶》照辦煮碗,落差更大,對溫子仁名聲的提高更有幫助。未看《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已經預計到口碑一定大不如前。果然,沒有例外。

跟第一集第二集的最大分別,是《魔旨》隻鬼,不再是擁有自主權自發性搞搞震,反而是由人類召喚出來執行任務。於是,華倫夫婦不再局限於捉鬼大師的身份,拿住本聖經念念有詞跟惡鬼對抗,或者借助一雙陰陽眼,穿越時空感受鬼魂的痛苦。今集,兩夫妻更加似金田一或福爾摩斯,要憑推理能力找出幕後黑手。看華倫嫂爬入地牢面對一大堆老鼠,你說電影變成《職業特工隊》(Mission Impossible)一樣的動作猛片,也不過份。如果,你把《魔旨》看成一齣鬼片,的確會失望,不斷向《驅魔人》致敬,氾濫到一個程度,你會覺得是以致敬為名抄襲為實。一旦沒有原裝正版作借鏡,又淪為一嚿肥佬全裸屍體肉騰騰行來行去的水平,跟在溫子仁執導下的陰森氣氛,差天共地。

現實比鬼更恐怖 集體「惡魔附體」

讓我做個包拗頸。我不是說《魔旨》很好看,但我明白為何會有如此轉變。如果,沿用第一集第二集的方程式,再一次講一家大細搬入新居,撞鬼,華倫夫婦出手幫忙,因此帶出詭修女好,詭師姑也好的陳年往事,即使無法青出於藍,但要保持一貫水平,也不是不可能。不過,要進步,要突破,恐怖元素就一定要大幅度提升。有甚麼比惡鬼更恐怖?身為香港人,經過這幾年的教育,鬼有乜恐怖啫?恐怖得過人?尤其道貌岸然的人。所以,在《魔旨》,一切罪魁禍首,來自一位溫文爾雅出口成文的退休伯伯,表面上好像是正氣凜然的救世主,憂國憂民,為蒼生好像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計,背後原來是個自私自利的賤格廢老。真係貼地非常。

你試試看一看今日的立法會?個個着名牌西裝引經據典,但有人話自己越來越接受六四冇死人。不是比鬼更恐怖?

《詭屋驚凶實錄》其中一項賣點,是改編真人真事,讓看似天馬行空的超現實情節,多了一份真實感,便多了份恐怖感。《魔旨》一樣:1981年,有位青年,把狗場老闆連捅廿二刀致死,上法庭,用「惡魔附體」為理由辯護。唔__係啩?咁都得?就係咁都得。結果,謀殺罪名不成立,青年只被判過失殺人罪,坐五年監,便開開心心跟女朋友白頭到老。如果沒有真人真事作依據,你可能以為正在看一齣科幻片,萬萬不能接受編劇把法庭判決寫得如此兒戲。今日上畫,便沒有包袱了。揸刀斬人是高尚情操,法官要忍痛忍淚才判到入獄幾年;揸住雷射筆又是入獄幾年。類似法庭案件,不是比《魔旨》的結局離奇百倍?香港的法官又有沒有被「惡魔附體」?還是,連警察連律政司也被集體「惡魔附體」?否則,怎可能有條清清楚楚的影片,證明電視台新聞部工程人員被毆打,反而會被控告襲警?告不成,受害人向政府索償,律政司又死不肯庭外和解,搞足七年,才肯承認本應無可質疑的事實?不用「惡魔附體」做藉口,老實說,我也不知還可以怎樣解釋。

雖然,我知道,今日不是1981年,很多事,根本不用解釋,甚至掩飾。

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快樂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