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外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7日抵達重慶,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會晤。「加速建設陸海新通道」、「深化一帶一路及海上絲綢之路」及「反疫苗民族主義」等口號再次登陸中新圓桌。然而,凝視維文與王毅的碰肘合照,與去年10月樟宜機場之會的乏味留影完全沒有兩樣,只看出中國式自信式微、外交欠缺動力。
適逢中國 — 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王毅連日接待印尼、汶萊及新加坡等外交代表。一如以往,中國外交部準備一列表的數字口號:對印尼及東盟提出「三輪」馬車提升為「四輪」驅動、「五點」重要共識、「六點」建議。反觀去年看似過從甚密的新加坡,現時中新關係明顯失色;維文與王毅的合照,依舊老土碰肘、戴着口罩。
正當中美各自在外交搶分時,美國總統拜登上月與南韓總統文在寅已大玩免疫握手、免戴口罩,而中國這位志在靠東盟突圍的大哥,連伸手證明已克服疫情的膽量也欠奉。
自2020年中,中國政府大唱大賣陸海新通道,即以重慶和廣西北部灣港為兩端,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接海上絲綢之路。當日深陷疫情高峯的新加坡不時向中方示好,楊莉明、陳振聲兩位年輕部長級人馬,輪流與重慶市政府視像通話。正值美國大選前夕,中國與新加坡猶如姣婆遇着脂粉客。前者看準新加坡對特朗普有所保留,加力抓緊對方手肘;後者亦相當配合,借搶救亞洲經貿之名,腳踏黃線外任由中國在中新建交30周年之際掛上各式關係。
自美國總統大選後,中國反預期因香港、台灣及新疆等問題持續在外交死亡螺旋越轉越深。時隔一年,陸海新通道這外交盤算停滯不前,中新雙方實質合作乏善可陳。陸海新通道這項區域戰略計劃中,可見北京自信急瀉。
翻看內地喉舌的語氣陳詞,變化甚大。 由最初「中國領導東盟地區」口吻,褪色至宣揚廣西北部灣港時強調「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中東西」等煽情巧語。如今,王毅晤維文時,已明顯避談計劃主客關係,力促雙方要把陸海新通道做好、做實、做強,似乎是中共努力建造,而新加坡政府則如監工定期到控制室聽取進度。
中新關係接下來存在萬般變數,筆者上次撰文提到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突然展現坡式豁達讓賢,令北京大失預算,摸不準李顯龍班子當中誰會彈出帶領「4G集團」。 昔日炒得熱烘烘的陸海新通道,現今獨剩中方袒胸露臂。計劃最終會如一帶一路般衰弱得黯然無光,抑或會出現另一位鐵桿兄弟頂上?畢竟馬來西亞外長希山慕丁不久前才尊稱王毅為大哥,對於上周16架解放軍機闖入砂拉越以北大馬領空,亦僅以說聲「不滿」了事。按照如今的中國管治思維,握手會比叫聲大哥重要?
羅俊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