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央行在數碼貨幣(CBDC)發展上爭相插旗,除了因應金融科技創新環境下,不落後其他市場的現實需要外,有不願具名的分析亦指,研發過程亦隱若展示大國及地區之間,在數碼金融戰的安全考量及佈防,尤其希望淡化美元交易主導地位及一旦出現金融制裁的影響。
中國最早高調研發數碼貨幣,兩年前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前副主任黃奇帆在上海金融峯會上表示,人行對數碼貨幣的研究有五、六年時間,已趨成熟,很可能是全球首個推數碼貨幣的央行。
相反,美國在CBDC未見積極,早前外電引述知情人士報道,拜登政府正加強對數碼人幣審查,擔心可能成為影響美元長期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地位。其他國家如英國及南韓等,亦先後研究或模擬測試數碼貨幣。
有分析認為,歐元誕生至今逾20年,尚未能取替美元作為世界主要貨幣地位,人幣仍未可自由兌換,國際化及認受信心尚待拓展,成為港元掛鈎的條件並不存在,可估計未來相當長時間港元依然與美元掛鈎。但中美爭拗及制裁中,更加凸顯美元結算地位是關鍵所在,從國際金融安全考慮,任何地方「不想仰人鼻息」便要作長遠研究及宏觀佈防,Fintech大勢下推動數碼人幣及連結更多地區使用,以至在適當時間加大其可兌換性,不排除可探討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