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利申,這個跨版報道是記者的「自肥企画」,在無力與無奈中無意看到Joshua的故事就厚顏約訪,望為當下難行的路尋答案。
Joshua的故事裏,點燈人是香港首位登上珠穆朗瑪峯的女性曾燕紅(Ada),她近日打破女性最快登頂世界紀錄。Joshua讀中三時,Ada在一堂生命教育課中於黑板寫了「夢想」二字,還向學生直白圓夢的過程毫不浪漫,因「理想的路不是用鮮花鋪成」,卻在Joshua內心埋下種子。
對那時的Joshua而言,「夢想」太虛無,出汗更實際,Ada暑假帶他和同學到廣西做義工,小子初嚐「背包客」滋味。之後與Ada為毅行者開始操山訓練,中學畢業前兩度在29小時內完成挑戰,更立志30歲前當「超級毅行者」,在18小時內完成100公里路程。結果2017年突接到Ada來電,一句「我哋嗰隊有空位喎」而誤打誤撞頂上,雖跑到雙腿抽筋,「半死咁畀佢哋拖咗去終點」,卻廿歲未到已完成「夢想」。但,「What’s next?」
「如果聽日離開人世,你人生值得嗎?」Joshua大學畢業前看到這句話,決定再找一樣令人生無憾的事,答案就是PCT——一條難度幾何級倍增的路程。
那香港人當前的路有答案嗎?
其實這條路上,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放棄退出的,我們沒有受任何人束縛,沒人強迫大家走完,選擇走在長路的人,走遠了,難免雙腿發麻,甚至忘記當初為何起行;又或路程太遠,不知何時才走到屬我們那最後一里路,於是陷入自我質疑,詰問內心諸多付出和犧牲是為了甚麼。
是一個約定?還是勝利歸來的畫面?其實總有些信念在背後推動我們不願放棄,就像我們在不同崗位「hike our own hike」,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亦會如Joshua相信「The trail provides」般,以為路途孤單,但原來堅持的人仍然都在,屬於香港人的步道盡頭日誌,定必將如此記錄着:榮光終歸香港。只是身處旅程的我們,對結局仍未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