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國家政府打算監管加密貨幣市場,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市場的規模開始越來越大。以香港為例,從前政府將加密貨幣和遊戲裏面的道具都通通當成虛擬資產,這些資產只有非常受限的應用場景,也值不了多少錢,購入的人數亦不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管合理。
時至今日,加密貨幣已經成為世界大潮流,迎合市場需要,為了保障投資者而立法亦是無可厚非。
鄰近國家例如日本,因為早年Mt Gox交易所清盤事件,比較早立法並發出加密貨幣交易所牌照,投資者擁有的保障自然較高。新加坡更加是出名比較crypto friendly,規管上走得比其他地區更前。
有部份國家會就國庫作出考慮,例如英國、美國和荷蘭等,會要求投資者支付資產增值稅,讓投資者獲利之餘還可以擴闊稅基,增加收入。也有些國家言明加密貨幣免稅政策,例如德國、瑞士,以政策支持新市場發展。
現時香港的立法方向是只限制加專業投資者(流動資產800萬以上)進入市場購買加密貨幣,我們相信這並非政府所願,因為這個安排可能令散戶光顧海外無牌加密貨幣交易所,與保障投資者的初衷相違。我期望香港政府在經過發牌實際運作一段時間後,放寬限制讓散戶加入。作為在香港本地註冊的公司,我們也希望政策能給予香港企業更為有利的營運條件,支持本地市場的發展。
傳統投資銀行例如摩根大通的CEO Jamie就曾經說過他們將要加入加密貨幣業務,但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想要加入,而是因為他們的客戶想要買。市場已經成型,大趨勢已經確立之下,談論要不要承認這件事已經毫無意思,配合市場發展方為上策。投資者與其擔心還未公佈的監管細節,倒不如考慮一下早着先機,說不定正式發牌後已經成為專業投資者了。
#非投資建議
李思聰
CoinUnited.io共同創辦人兼RedSo合夥人 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