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財庫局長許正宇昨在其網誌提到,港府有意再度擴大財務匯報局的權力,監管全港約46,000個會計師,令查察、調查及紀律處分權力完全剝離會計師公會(CPA)。會計師公會去年選舉,由民主改革派理事奪過半議席,今次「奪權」直接閹割公會實權。另外亦有市場人士擔心加強監管會增加中小型會計師樓成本。
許正宇在網誌指,政府將啟動改革工作,將原屬會計師公會的部份工作交由財匯局負責。改革主要有兩方面,包括發出會計師執業證書,以及對執業單位和上市公司核數師進行註冊。會計師專業操守的主要規管工作亦交由財匯局執行,有效避免「自己人查自己人」。根據會計師公會數據,截至今年5月底止,公會會員人數為46,517名。
許表示,為反映改革後的職能,財匯局將易名為會計及財務匯報局(會財局)。會計師公會建基於過往的成績,將能專注行業標準和長遠發展。能保留的權責包括負責會計師的註冊、培訓及考試,並制訂專業進修規定、專業道德標準及會計、審計和核證準則。
他指出,較早前已與香港會計師公會、香港華人會計師公會、香港女會計師協會、會計專業發展基金及香港商界會計師協會會面,其均支持建議改革方向。
有市場人士認為,政府此改革是因公會罰自己人太輕,「公司掛牌集資額幾億、幾十億,有假數都係罰幾十萬、停三年牌,呃咗幾十萬人錢,政府先要改革。」
不過業界均對改革有疑慮,會計師公會日後或只剩統籌考試等支援工作、其會長鄭中正向本報表示,今次改革牽涉廣泛,惟政府推得十分倉促,憂慮中小型會計師事務的資源有限,未必能應付財匯局監管,「財匯局監管真係唔係講笑。」他認為,政府應謹慎推出新制,將對業界的撞擊力減至最低。被問到公會的立場,他表示公會仍在消化有關改革建議,將今日稍後時間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如何應對。
稅務學會會長吳錦華認為,今次改革令小型會計師樓成本上升,又沒有處理到損害小型會計師樓的「艇仔」,「顧問公司俗稱艇仔,冇會計師牌,佢哋割喉式收費好多客,好損害我哋,改革後一樣係唔受規管。」另一方面,他指以往公會對細公司採用先教育後懲罰,擔心方針會改變,「我哋嘅客唔係上市公司,唔涉及公眾利益,如果吓吓都開刀就死得人多,血流成河。」
會計界愛心同盟執行主席林智遠認同改革方向,但指出財匯局與公會應簡化兩者架構,避免監管叠床架屋。另外應研究重設香港上市公司、必須聘用本地合資格會計師的要求;有關要求在2009年被港交所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