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通脹危機加劇 街市商:準備捱貴餸

【財經專題】通脹危機加劇 街市商:準備捱貴餸

近期經濟呈復蘇迹象,惟上游至下游的成本急增,除了商品成本上漲,運輸成本亦大升,尤其航運價格在半年內大增逾倍,推高商品成本及零售價格,恐怕會引發一連串影響,包括輸入性通脹。有街市商戶反映:「豬肉已經貴咗30%,菜又加咗一成,市民準備捱貴餸啦!」學者徐家健則認為,通脹未見顯著升溫,由於疫情令本地商舖租金下調,可抵銷相關成本。

經營凍肉及新鮮食材數年的黃先生表示,今年開始看到食品價格上升,「例如外國牛肉,舊年因為中國大量搶貨,入口價升咗兩成幾,但商家仍可選擇避開某種炒貴嘅食材;但今年係全線加價,上個月凍肉類已加4%。」

另有肉販表示,過去半年新鮮豬肉價格已急升逾30%。有本地蔬菜批發商指,中國菜近兩個月加價11%,「嚟緊夏天會再貴啲!」位於將軍澳一間售賣三餸飯外賣店店主亦表示,每盒飯已加價至少6元,三餸飯由37元至加至43元。當區的市民張小姐透露自己會在街市準備關門的特價時段掃平貨,「菜都貴咗一成,如果下午5點幾嚟買就平啲,可以10蚊有3兜菜。」

■過去半年新鮮豬肉價格已急升逾30%,中國菜近兩個月亦加價11%。

至於本地自設工場製作醬油的冠珍醬園,亦表示正面對通脹危機。集團第四代接班人陳天佑指出,用作生產醬油的重要原材料黃豆,多年來一直由加拿大入口,惟今年初卻爆出供應短缺,以往每星期有約3個20呎貨櫃從加國入口黃豆;目前一星期只得5個貨櫃,而且黃豆已加價不少,惟升幅尚可應付。供貨緊張主因貨船來不到香港,「早前唯有入多少少貨,怕再有船嚟唔到,至少貨源可以維持兩三個星期。」

徐家健:減租或抵銷成本

學者李兆波認為全球經濟活動恢復時,通脹無可避免會來臨,「美國通脹升幅係2008年以來最高,有說法係因為總統拜登嘅1.9萬億美元刺激經濟措施,而疫情又令供應追唔上速度,令生產價格上升,預期今年香港通脹大約2%左右。」

惟另一學者徐家健則認為香港通脹未見有顯著升溫,由於疫情令本地商舖租金下調,即使商品成本上升,租金下調會抵銷相關成本,令市民未必實際感受到通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