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觀點】7招投資保值抗通脹 - 王良享

【大行觀點】7招投資保值抗通脹 - 王良享

5月底美國再次公佈一個巨大升幅的通脹數據,事後美國財長耶倫認為,高通脹形勢將持續至年底。高通脹、低利率,苦了一眾老百姓。大家不妨考慮一下以下幾個方法:

第一,必投iBond。理論值約105元的債券以100元發售為何不買?

第二,買點金。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及2015年12月至2018年中,美國核心通脹分別上升2.5%及2.1% ,黃金價格分別上升54%及18%。原因很簡單,環球通脹令紙幣購買力下降,黃金發揮保值的貨幣屬性,加上通脹令採金成本上升,所以縱然美國加息,黃金照升。

第三,美國債台高築,財政部不見得會歡迎聯儲局加息,但其他國家如中國、加拿大及英國可能早過美國加息,推高人民幣、加元及英鎊。

第四,通脹高、利率低,樓價升。買房產槓桿高,輕則買點房地產信託如領展(823)及越秀房託(405)。

第五,美國基建未出,上游大宗商品已漲價。去年若走掉機會,仍可買點江西銅(358)及中國鋁業(2600)。 為避免與政策衝突,暫不取鋼材及煤股。

第六,實體經濟重開,餐飲業反彈,買有議價能力的龍頭,如海底撈(6862)及百勝中國(9987) 。

最後,買點沒有太多對手,加價不會趕客的企業。中國蒙牛(2319)及百威亞太(1876) 可取。

為何不選美股? 因為有點貴。標普500的預期市盈率將下跌至21.5倍,以195美元的每股盈利計算,年底標普500合理值為4193點(195X21.5) ,與現價一樣。在疫症逐漸受控下,出現「黑天鵝」的機會甚低。美股縱使到價,中、港股市卻未到,仍有價值。

王良享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