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6月,香港人以良知為記,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路上險阻重重,有人受傷,有人犧牲,更有很多人因此失去自由,成為了今天牆內的你們,其實高牆之外,也是自由不再。但我們都承諾彼此一個煲底之約,跨越高牆,連結內外,是實踐這諾言的起點。讀者寫來兩首新詩,藉此紀念六四及香港的民主運動,同時揪心地記錄了我們的「鄉愁」;亦有讀者鼓勵大家,逆境終有完的一天,大家要繼續撐住,當我們回看歷史,確沒有暴政是可勝過人民的意志。
讀者電郵請發送到[email protected],或來函將軍澳工業邨駿盈街8號《蘋果日報》編輯部
送暖高牆逢周一至五刊出
親愛的,
首先祝願你健康,快樂就大家也講不出來,不過逆境始終有完嘅一天,大家撐得幾耐得幾耐。
想跟你分享一下我哋公司最近嘅情況,啲人講嘢嘅方式及用語以至活動方式都同以前唔同咗,因為老細換咗,「為了口飯搞好頭家」之類「理由」而變得更鵪鶉化。
唔肯做鵪鶉嘅,惟有繼續整蠱老細,你話要清水,我畀咖啡你,你話要開會,我去午睡,總之唔合作,等炒囉⋯⋯
做鵪鶉嘅本身亦唔係醒,能力所限,比佢揸FIT處理公司業務一樣係業績只有日日創新低⋯⋯
這樣下去公司一定冧,最終執笠收場!
所以等你出來,如果間公司仲喺度,已經面目全非,鵪鶉連自己屙嗰啲蛋都要賣埋,咁佢哋咪一樣自食其果,報應!
保重自己,多學習看書,因為公司是死,人是活的,出嚟好多公司等請你,加油!
檢閱呢封信嘅,唔該你咪阻頭阻勢,畀啲同理心,照放啦⋯⋯否則你記得當年周潤發套「乜乜」風雲電影裏嗰句經典對白嗎?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車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少年時,
鄉愁是維園的足球場,
我一家在這頭,
鄉親在螢幕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荔枝角高高的水泥牆,
手足在裏頭,
家人在外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望無際的海洋,
你在太平洋彼岸,
她在大西洋那頭。
仿余光中先生《鄉愁》及曾錚仿余光中先生《鄉愁》兩首詩,藉此紀念六四及香港的民主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