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其是,何用相擠 - 古德明

各行其是,何用相擠 - 古德明

五月十七日,香港本土派健將劉頴匡以在囚待罪之身,發表公開信,呼籲其支持者莫棄港而去;民主派有黃世澤者,今避地德國,網上評之曰:「不是當權派,不會囑港人留港。」雙方展開一場去留爭論。二人我都不認識,但是去是留,本身都無可非議,黃世澤之論恐欠公允。

殷商末年,紂王無道,其下三位直臣所為各異:微子數諫不聽,「遂去」;比干連日進諫,遭紂王割胸觀心;箕子既不忍去,又不甘死,「乃佯狂為奴」(《史記》卷三)。孔子認為三人德行無分軒輊,贊曰:「殷有三仁焉。」

又春秋楚平王欲誅諫臣伍奢,懼其兒子伍尚、伍員為父報讎,令伍奢召二子到京師,否則就把他處決。伍尚、伍員明知赴京也不能救父,但伍尚不忍違父命,慷慨就戮;伍員則誓報殺父之讎,逃到吳國,終得率兵直搗楚國郢都,時平王已死,即掘其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史記》卷六十六)。鄭成功認為伍氏兩兄弟同樣值得推許:「兄弟之間,各行其志,各盡其職焉。」

劉頴匡的主張,我向來多不同意,例如他曾促使中大學生會退出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破壞了學生團結。但暗諷他為在朝派服務,實非我所能置信。民主派中人,沒有各行其是的胸襟,將與獨裁者何異。在這個時代,不互相扶持,反而互相攻訐,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