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疫症在香港爆發時,台灣的生活似乎都沒有受到甚麼影響,還記得去年的暑假,我們還一家五口到台東旅遊,還沒有戴口罩的束縛,在海天一色的太平洋前,我們還打視訊給在香港的婆婆,不能出門還戴着口罩的婆婆,流露出一臉羨慕的眼神,我們許諾下次一定帶婆婆再來台東看太平洋!那一年的香港和台灣,彷彿就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裏,香港的朋友和親人笑說,看到我們在台灣還可以出門吃喝玩樂的照片,真想封鎖我們的消息!
跟香港家人沒見一年多,彼此都等待着疫情緩和、兩地通關的消息,一等再等,以為終點在望,結果又是遙遙無期。
疫症突襲台灣,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台灣政府在這困難的情況下,腹背受敵、內憂外患,既受強國打擊搶不到疫苗,國內的政黨勢力也往往煽動着台灣的輿論,努力營造出政府帶領無能的形象,然後還有一些喜歡從中作梗的各界人士跳出來,說可以為台灣地區買疫苗,背後各懷鬼胎。在台灣國際新聞資訊貧乏下,不少台灣老百姓很容易被社會輿論的炒作風氣或訊息帶着走。
老實說,這幾年在台灣生活,也不是常常留意台灣本地新聞,心底裏始終記掛着香港的大小事,直到最近疫症爆發,我們一家人吃飯的時候,總會開着台灣本地新聞觀看,藍藍綠綠的新聞,有時候真的讓人看得眼花撩亂。
香港人近年在台灣生活,彷彿都在祈求台灣政府可以香港為鑑,不要讓人有機可乘。我們都知道台灣從來不完美,這個小小的地方要抵禦內憂外患真的不簡單,一不小心就會成為政治上的犧牲品。世上彷彿已經沒有一個地方可以長治久安,尤其台灣經歷疫症爆發後,不少台灣人都開始埋怨政府,那怕是台灣政府在爆疫後馬上果斷推出一系列紓困措施,國小或以下的小孩每人領一萬台幣,還有其他派錢措施,這樣一派,就花了台灣政府二千多億台幣。
香港人深深感受到台灣政府派錢的效率何其迅速,小孩子的一萬元補助,家長只需要拿一張提款卡到自動櫃員機,輸入孩子的健保卡號碼就可以領取,還有其他各種類的派錢措施,也是政府直接把錢打進合資格申請者的銀行戶口,或寄支票到他們家中,讓他們拿身份證到郵局領取。
任何政策都總會有人提出怨言,台灣政府一向不富庶,在抱怨「紓困4.0方案」沒有惠及他們的時候,或許我們也該想想,政府的錢從哪裏來?任何一個政府都沒有生金蛋的本領,平時要徵稅時總想左閃右避?到了大家落在水深火熱之中,又期待政府可以派錢紓困,這當然是人之常情,但在抱怨背後,也總不能人云亦云,輸打贏要。
一個疫症,幾乎打擊台灣整個社會的不同行業,餐飲業、美髮美容業、觀光業、零售業等等。宅在家防疫的日子中,深深感受到在疫症下的那種無力感,台灣營商的環境生態當然受到重擊,然後還要努力抗壓,調整心理質素,還要應付孩子網課及一堆永遠做不完的拍片、錄音、上載的功課。
今天台灣終於下大雨了,聽着窗外的雷陣雨聲,想像着雨過天晴的一天,剛剛睡醒的三弟,一臉天真的過來找媽媽抱抱,日子還要過,還是老土的一句,一家人齊齊整整健康平安最緊要!
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土生土長香港人,三個小男生的媽媽, 2017年舉家移民台灣, 重新出發,在台灣經營着四家餐廳。 著有《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和《移民台灣大作戰》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