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下降是全球多國面對的問題。美國疾控中心在5月初公佈,去年當地出生率按年下降4%,連續第六年下跌,每1,000名15至44歲的女性僅誕下55.8個嬰兒,是1979年以來最少。中國5月底亦公佈推出三孩政策,以應對出生率下降等問題。
不少國家以金錢資助等吸引民眾生育。日本岡山縣小鎮奈義町,就致力於推動生育率,提供多項育兒補助及優惠政策,包括孩子就讀幼兒園的成本較全國平均便宜一半。這些措施成功在9年間將出生率由每名女性生育孩子1.4名,倍增至2.8名。
然而整體來說日本仍是全球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數一數二的國家。2019年時任首相安倍晉三宣佈免費幼兒教育,但專家認為,未能達到生活、家庭平衡,讓日本女性對生育孩子始終有保留。
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的愛沙尼亞,是少數在推動生育有成效的國家。2001年該國的出生率下跌,被視為危機,然而至2018年,當地出生率有增長。該國提供1年半的有薪產假,生育的診所環境舒適,而且完全免費,加上政府資助,務求吸引民眾生仔。
更甚是當局並不盲目追求人口增長,現時希望移民到當地的人多過想離開的人,政府認為讓太多移民到當地也並非可持續的趨勢,因此規定每年移民到當地的人口不得超過永久居民的0.1%,維持人口平衡。
美國應對人口結構轉變主要有三個方法:持續引進新移民補充勞動人手缺口;拜登政府提出發展護理型經濟,鼓勵生育的同時,減輕父母的育兒負擔;再大搞基建謀求大幅提升美國人的生產力,相信這也是社會長遠適應老化趨勢的王道。不過有分析認為,關鍵之處還是要減少女性因選擇生育而付上的代價。
英國廣播公司/美國《華盛頓郵報》/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