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會前主席「撤港僱員增30%」澳洲媽媽落地生根變拔根:不再感安全

美商會前主席「撤港僱員增30%」
澳洲媽媽落地生根變拔根:不再感安全

【時事聚焦】

【本報訊】港區國安法實施引起國際關注,早前美國商會發表報告指,逾四成會員憂國安法以言入罪而考慮離港,《華爾街日報》亦報道,不少跨國企業正計劃撤離香港的應變方案,擔心香港政局動盪、備受中共專制鎮壓及疫情打擊等,增加營商不確定性,寧願將業務轉移新加坡或上海,認為更能從中獲得好處。

香港美國商會前主席屈富明(Rob Chipman)稱,不少人打算等一下,期待香港會改善,但最終不得不承認「也許是時候離開了」。

《華爾街日報》評論報道指,香港自1997年回歸中國後,定位一直是「亞洲的世界城市」,擁有英式司法體制,令外籍人士在香港感到自由,然而香港正與中國內地融合,開放程度逐步減少。香港歐洲商務協會主席Frederik Gollob形容,過去在香港完全不用多想去留,但現時企業正討論是否必須留在香港。

戴德梁行數據顯示,自2019年起,香港辦公大樓空置率已創15年來新高,在被退租的辦公空間中,國際企業佔比高達80%,反映香港外資公司流失率非常高。今年1月,Timberland、The North Face等知名品牌的母企美國服飾集團VF Corporation,宣佈4月開始逐步將其亞洲總部,由香港遷出並移師至上海;另外,日本電子遊戲製造商Sony、歐洲奢侈品公司LVMH、法國化妝品牌L’Oréal等均裁減香港僱員,將資源調配至新加坡或內地分部。

評論指出,部份企業認為疫情後,香港仍會變得繁榮,因能透過與內地更深入融入,獲得更多生意利潤;惟悲觀者表示,一些對中國有用的核心行業包括金融業,最終將會萎縮。

「國安法是最後一根稻草」

報道訪問了美國商會前主席、香港搬遷服務公司Asian Tigers Group行政總裁屈富明,他早於1980年代移居香港,該公司自2019年起,願意遷入香港的僱員已減少一半,遷出香港的人數卻增加30%。屈富明表示:「我看到很多長期留在香港的人,也要離開這裏了,他們像我由原本只來工作三年,結果30年後還在這裏,是因為熱愛香港,才會居港結婚生孩子及創業。」

來自澳洲的兩孩之母Sandra Boch,15年前移居香港,並成立一間生產特種紗及織物的公司,但她已於今年1月離開香港。她指2019年社會運動縱有影響生意,但國安法才是「壓倒一切的最後一根稻草」,迫使她將生意搬遷到新加坡,「這條法例發出來自中國的明確訊號,表明中國正搶奪對香港的控制,而一切將面對更多掌控,我們不再感到安全」。

香港歐洲商務協會主席Frederik Gollob

■《華爾街日報》報道訪問多位外資代表,指不少跨國企業正部署撤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