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童快樂嗎?有調查發現,香港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平均值僅6.97分,低於國際標準的7.80分。學者形容結果差強人意,相信是受社會運動及疫情影響,呼籲家長多與子女溝通。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青年研究中心及香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中心合作,於去年6月至12月期間以填寫問卷形式,訪問1,386名小六學生、2,107名中一學生及1,814名中三學生,評估他們的健康質素。
調查發現,香港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平均值僅6.97分(最高分為10分),較「學童身心靈健康評估計劃(HBSC)」國際的7.80分平均值低,中大香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中心總監何瑞珠直言是「差強人意」。
自評健康狀態方面,僅有一成六學生自評健康狀態為「極好」,甚乎不及國際水準三成六的一半;研究亦發現,香港學生情緒低落者有近四成,遠超國際水平的29.3%。
調查指出,香港學生的生活滿意度與自評健康狀態隨年齡增長下降,出現身體症狀及情緒症狀則隨年齡上升而增加。何瑞珠指曾與前線教師了解,認為隨着年紀增長,學童的課業壓力愈發沉重,因此受訪學生年齡越大,自評情緒有問題者越多。
何又相信,處於後社會運動時期及疫情肆虐的因素,對本港學童的身心健康亦有一定影響,她建議政府在制訂培養學生身心靈健康的政策時,應同時給予家庭支援,提升學生的健康情況。
香港青年研究中心教授李賴俊卿稱,社會經濟地位及家庭對學童的身心健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鼓勵家長多與小朋友溝通,例如在疫情下每星期抽時間與孩子一起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