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放港台一條生路(鍾誠祥)

請放港台一條生路(鍾誠祥)

香港電台兩位分別負責電台和電視的助理廣播處長周國豐和區麗雅先後請辭,相信一直有收聽香港電台節目的市民對該兩位富經驗的管理人員的名字都不會陌生。雖然知情人士指兩位高層掛冠而去,不是因為新任的處長,也不是因為與政府立場相左,但消息一出,很多人的矛頭已直指新處長,足見這位空降港台的政務官在輿論界的印象為何。

廣播處長李百全履新至今三個月,香港電台的處境可謂天翻地覆,風聲鶴唳。一切所謂的編輯自主、為民喉舌、專業獨立都恍如明日黃花。過去香港電台引以為傲的時事及公共事務節目,短短數個月已迅速走樣,即使前線人員負隅頑抗,總是逃不過管理層的打壓。節目抽起的抽起,刪剪的刪剪,還有直播變錄播,節目題材處處設限,相信任何對香港電台仍有一點感情的人,無不對此欷歔不已。

特區政府矢志整頓香港電台,事實上是反映它虛怯至極。政府的策略很明顯,就是「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試想想,香港電台過去一段日子的節目,哪個不是狠狠地刺中特區政府的痛點?《鏗鏘集》一集有關元朗7.21事件的報道,便逼得政府出手限制各種公眾查冊,還要把涉事的編導告上法庭。當香港必須以資訊自由來支撐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時,筆者實在不明白特區政府為了掩飾某些人的過失,竟然不惜賠上香港的資訊自由,自傷香港安定繁榮的基礎。

事實上,特區政府的用意非常明顯,就是要把香港電台設定為官方喉舌,甚至是政府的宣傳機器。不過,近日兩位富經驗的高層管理人員離開香港電台,該台仍能維持以往的高質素廣播,繼續保持它在香港市民心目中的影響力嗎?

特區政府必須明白,香港電台過去擁有的影響力和公信力,正正是因為它沒有成為政府的喉舌或宣傳機器。嬉笑怒罵的《頭條新聞》,一針見血的《鏗鏘集》,數十年來都是關心社會的香港市民的精神食糧。那種是其是、非其非的取態,那種對真相的堅持,對公平公正的執着,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最終打造了香港電台的金漆招牌。今天,特區政府要求香港電台變為隱惡揚善的宣傳機器,等於親手打碎花了數十年心血打造的招牌,試問香港電台還憑甚麼維持它的公信力、影響力和權威性?當這一切不復存在之時,它還可以成為宣傳機器嗎?

失公信力難成有效宣傳機器

今天香港的媒體生態已不能與數十年前同日而語,電視和電台已不再居於壟斷地位。今天還有多少人定時定候安坐電視機或收音機前等候節目播出?這些節目基本上只是眾多選項的其中一個而已。YouTube、Clubhouse等平台相繼出現,無論是影像還是聲音媒體,都使失去了公信力的香港電台難以成為有效的宣傳機器。

如果特區政府認為可以透過控制香港電台來達到操控輿論的效果,簡直是癡人說夢。這一招在網管極為嚴格的中國當然管用,但是在網絡仍然自由的香港,這簡直就是白費心機。除非香港實行網禁,否則任何試圖打壓香港電台編採自主的舉措都只會令特區政府繼續朝市民的對立面前進。可是當政府狠下決心管控網絡,終究會賠上香港的經濟繁榮,甚至對內地經濟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特府諸位高官,請放香港電台一條生路吧!

鍾誠祥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