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角色:商業球隊印證球市興衰

重要角色:商業球隊印證球市興衰

本地球壇過去數年除靠傳統球會支撐,商業球隊也扮演極其重要角色,像70年代的精工,之後的寶路華及麗新等,到90年代有快譯通、依波路到好易通,近季港超聯亦有上市公司支持的理文及富力接力,惟富力爛尾離場。

香港足球於1968年轉職業化,是亞洲首個推行職業聯賽地區,到70年代初,除南華等傳統球會,還有精工及寶路華等商業隊加入,球市興旺,吸引更多商業贊助,當時球會願意出資引入高質外援,以收宣傳效果。寶路華及精工在80年代中期,因不滿足總推行全華班等不同因素相繼退出,對球市造成嚴重打擊。80年代尾,足總重新放寬外援,商業大軍麗新隨即引入外援,而快譯通、依波路等商業隊組軍參加甲組賽事,加上東方冒起,球市反彈,不過,依波路在甲組日子甚短,快譯通參賽時間則較長。

球市在千禧年代跌入冰點,商業隊絕迹,但晨曦先後獲香雪、康宏及日之泉等冠名贊助,之後飛馬曾獲太陽支持,而地區球隊南區及元朗各曾有商業贊助,前者近年獲冠忠巴士贊助,而元朗曾獲天行、九巴及陽光巴士支持,近季則有理文及富力這兩上市公司支持的球會,後者短暫參賽後,上季爛尾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