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21年6月1日首個紅雨下,三個青年在旺角東天橋上架起一張摺抬,拿起咪高峯和宣傳單張,兩支深藍色旗幟上印着「本土青年意志」,引來不少途人注目。港版國安法實施後,「本土」一詞猶如禁忌,他們明言並非想做烈士。
三個本土青年認為總要有人繼續傳播理念:「就算好不幸咁我哋有咩事,我相信呢一個位都會後繼有人。」 新組織的頭炮活動是本周三舉辦6.9兩周年紀念,以「歷史傳承」、「延續希望」和「集體行動」為主題,展示反送中運動期間的照片和義賣獨立記者的作品。
記者:關玉婷
中大學生會內閣「朔夜」辭職後,前外務副會長羅子維沒有停下來。他和理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張心怡、賢學思政前發言人朱慧盈,一同籌組了「本土青年意志」,目標之一是傳承本土思潮。三人商議後由他擔任召集人。
羅子維指,過去不少組織較着重文宣、論述,他們希望做實在的事來傳播理念——新組織的頭炮活動,是辦6.9兩周年紀念,以「歷史傳承」、「延續希望」和「集體行動」為主題,展示反送中運動期間的照片和義賣獨立記者的作品,同時讓參觀者交換與運動有關的物品:「希望營造一個公共政治空間,畀大家互相交流。」活動將於6月9日至21日在深水埗大南街202號Parallel Space舉行。他表示:「後國安法時代,青年組織不斷消亡,青年領袖流亡嘅流亡、俾人拉嘅俾人拉,我哋希望填補呢個空位。」
除了羅,朱慧盈亦曾參選浸大學生會,最終內閣成員退選。三人中現時只有張心怡仍然在任,但她觀察到的是校內討論政治氣氛低迷,她和學生會成員亦因早前在黃店派發有關理大圍城的明信片,將要面對校方紀律聆訊,「所以我覺得制度外係有更大空間畀我地攞自己個人名義、組織名義去動員更加多人」。
本土思潮在雨傘運動後崛起,本土民主前綫梁天琦2016年在政治舞台橫空出世。但到2021年國安法籠城下,「制度外」的六四紀念館被迫關閉、本土組織先後解散。面對政權越趨強烈的打壓,羅子維對自身的風險了然,「隱蔽嘅工作同明面嘅工作要互相配合,如果只係隱蔽,冇辦法做到好好嘅影響力。如果可以將本土理念傳播畀公眾,呢個風險係值得冒」。
「做青年組織都要做心理準備,其實係好可悲。但無論咩罪名佢都可以羅織,咁都冇計㗎……係呢個時代嘅組織者、政治行動者必定要有嘅覺悟。」羅笑言組織不存在一張成員名單,以免除他們三人以外的人蒙受風險:「一陣警察上嚟我屋企,搵到張『投名狀』,咁就好對唔住信任我哋嘅人。」
羅自言「我哋三個就已經退無可退,一早已經on the list(在名單上)㗎啦,只係遲定早嘅問題。咁就由已經浮上水面嘅人承擔風險」。朱慧盈補充:「叫一啲風險比較低嘅人再出嚟嘅話,咪會令公民社會做到嘢嘅人更加少……將風險集中喺我哋三個、要拉都係拉我哋三個。」話音未落即被另外兩人打斷:「喂咁你又唔好咁講——」隨即拍拍面前的木桌,小聲呢喃着「touchwood, touchwood (大吉利是)」。
當被問及是否有心理準備做烈士時,羅子維倒吸一口氣道:「唔希望係、唔想係。但如果……煮到埋嚟,都要食㗎喇。」他曾夢到被國安爆門,全家被抓,「嚇X醒埋」。朱慧盈低頭想了想,表示每次被問到這種問題都覺得心酸:「我哋呢班人出嚟都係想講一啲普世價值、想講本土思潮、想傳承一啲嘢,點解好似變咗好危險嘅事、政權眼中錯嘅事?其實我哋只不過係一班想改變香港嘅小朋友。」羅聞言隨即抗議:「係青年!你係小朋友,我係青年。」眾人又再笑成一團。
張心怡表示她只是其中一個願意站出來的人:「就算好不幸咁我哋有咩事,我相信呢一個位都會後繼有人。 」她指三人因痛苦而連結,有感生在壞時代而有未竟之志,但制度內無法發揮作用,於是與理念相近的彼此並肩,自言「好浪漫又好cliché(老土)」。
「比起為香港死,更難係為香港活。」羅在社交網站上曾如是寫道。訪問當日大雨傾盆,他們首個街站設在旺角東天橋。架起兩支印有「本土青年意志」的旗幟後,兩個女生便向途人派發單張,羅子維則拿起咪高峯高叫:「當我哋每一個都喺公共空間度大聲咁講政治嘅時候,我哋就唔會再恐懼國安法、唔會再恐懼白色恐怖!」「等手足出返嚟,就會見到民主香港嘅成立、會見到同路人仲努力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