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Life】消費券技術僅SVF獨有? - 杜夫人

【Second Life】消費券技術僅SVF獨有? - 杜夫人

這一兩年來政府是用心良苦了。怕我們染疫,承受輿論壓力也要推戴罩令、限聚令;知道港人緊張命仔,就谷針保大家平安;為振興經濟,不惜行政成本、搞足半年都要推消費券。

政府「為咗你好」這種思維,看來我們是必須接受的,學學內地年輕智者「躺平」都避不過。

本文寫的是全城引頸以待的消費券。講到派消費券的技術,最重要是與市民主要銀行戶口分隔,以及區分特定商戶,用以配合政府就消費券設定的使用規則。

這兩項技術銀行勝任有餘,本文就以虛銀作例子吧。mox最近推出的mox credit就與主戶口分隔,換言之,要「生成」一個限時、限額的「消費券戶口」不會是不可能的;或者可以參考眾安銀行「加息券」功能,新設「消費券」功能,預設自動扣減合資格消費。

區分合資格消費也不是想像中的艱深,WeLab Bank的買包優惠及五六日三大日常消費優惠,可以針對性揀類別、揀商戶,想不摻某商戶玩,只要和卡組織的資料對一對一便可行。唯一考慮,是虛銀IT團隊能否兼顧新戰線。

虛銀需要曝光率是一定的,而且出手甚至比傳統銀行闊綽。有留意開的話,信和集團夥拍電子錢包AlipayHK,推出獨家優惠獎賞,再搵虛擬銀行livi推出「每周5,000元幸運賞」活動。

講到尾,消費券是獲客契機。銀行系統或需要些少提升,需要一些成本,筆者偏不相信銀行會白白放過這契機,「一開初就選定了SVF,不摻銀行玩」,這講法反正我就信了,仲問why not both?說穿了就是印證商界身處「大政府 小市場」的年代,而我們的選擇權其實似有還無。

杜夫人

fb.com/mrsmaryd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