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公社科護航 楊潤雄:有人指通識只講反對

為公社科護航 楊潤雄:有人指通識只講反對

【本報訊】取代通識科的「公民及社會教育科」最新的指引列明,教師不應引導學生探究「正反二元對立」的角度。教育局長楊潤雄昨在無綫節目《講清講楚》辯稱,以往通識科亦非二元對立討論,強調局方一直希望學生多角度思考。他又稱有部份人發覺通識科「好似淨係提反對意見」,未有全面考慮問題或正面建立解決方案。

楊潤雄指,「所謂多角度思考唔係啱同錯嘅問題」,而是考慮相關因素如法律、歷史背景、影響等,冀學生透過全面討論和多角度思維訓練明辨慎思的能力。被問到一般政策討論都是提正反意見,做法有何問題,他舉打針為例,稱不是只討論打針優缺點便了事,例如要考慮打針對整體社會影響、對父母同學的影響、科學數據。

至於不跟從框架指引會否有懲處,楊稱每一科也有指引提及課程宗旨、目標、內容、教學方法等讓學校遵循,學校是校本監管,管理層、校長、科主任均有責任按指引行事,教育局也有視學和探訪協助學校落實指引,如不跟從「會跟以前(做法)處理」。

教師質疑新科欠多角度思考

教協理事、資深通識科教師張銳輝認為通識科一向強調多角度思考,「見唔到只係講負面」,質疑楊潤雄選擇性接收資訊,並舉例公民及社會教育科的指引需肯定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反問楊潤雄新科目如何能達致多角度思考,批評指引跟其說話自相矛盾,認為情況現時猶如「將刀置在教師頭上」,在教學紅線大幅收窄下,教師想學生全面了解國情,需冒逾越紅線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