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內地高污染背景氣流影響,本港空氣質素惡化,昨日所有空氣監測站均錄得「甚高」健康風險。有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提醒,戴口罩亦難以隔絕空氣污染物,市民應盡量留在室內。
環保署自前日起錄得較正常為高的空氣污染水平,受一股高污染背景氣流影響,加上吹微風,不利污染物擴散,令臭氧及微細懸浮粒子在珠江三角洲區域內迅速形成。昨午4時,全港18個空氣監測站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均升至8至10,健康風險「甚高」,元朗和屯門達10。
天空灰濛濛一片,中午時分,赤鱲角和中環能見度更分別下降至約五公里和七公里。天文台科學主任李國麟指出,昨日本港出現本地滙聚情況,不利懸浮粒子吹散,能見度相對較差。隨着晚間轉吹和緩東至東南風,本地滙聚出現機會較少,能見度亦好轉。
環保署指,按天文台預測,一道廣闊低壓槽會在隨後數日帶來不穩定天氣,環保署預料屆時本港的空氣質素會有所改善,今日一般和路邊監測站的健康風險預測為低至中。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由於內地有不少工廠,造成嚴重區域性污染,當氣流由北面吹來,加上風勢微弱,沒有下雨,都會令香港空氣污染較嚴重,對市民呼吸系統有影響。他呼籲市民盡量留在室內,避免在室外做劇烈運動,又指即使市民外出有戴口罩,亦難以隔絕空氣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氮。
另外,昂船洲躉船上周二發生三級大火,濃煙隨風吹向西九龍,遠至沙田。多位民主派區議員當晚共收到150人求助,批評當日多個部門反應緩慢,跨部門之間協調和應對措施不足,其中環保署當日沒有發任何警示和特別通知,未能發揮監測作用。
油尖旺區議員李傲然形容,當晚在大角嘴飄散濃煙,有居民反映有燒膠味,甚至以為是催淚彈。綜合多區區議員收到的求助,有市民出現頭痛、腹瀉、惡心不適、氣促、眼痛、喉乾等情況;荃灣、葵青、油尖旺區均有濃烈氣味,至今政府未有部門出來解釋這些氣味對公眾造成影響。
李傲然認為,政府有責任與義務向公眾解釋事故,但各部門從來沒有解釋相關懸浮粒子和不明氣味會否對身體造成影響,促政府盡快回應是次事故和跨部門之間的工作,向公眾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