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染疫 九成因家人傳播

青少年染疫 九成因家人傳播

【本報訊】疫情持續近一年半,本港確診逾萬宗個案,當中約一成屬兒童及青少年患者。香港醫學雜誌刊登研究,分析本港近397名兒童及青少年病人,了解病毒對年幼患者的影響,發現近四成人無症狀,九成由家庭成員傳播,並發現少數出現嚴重併發症個案,其中一名俄羅斯男童康復後出現發燒、紅疹及草莓舌等併發症,一度留醫深切治療病房。

「學校絕對安全」

有關研究分析去年1月至12月,本港397名兒童及青少年患者,近四成無出現症狀,51%為本地感染,逾九成個案家庭成員為主要傳播者,只有三人是同學之間互相傳播,並無師生傳播病例。負責研究、瑪嘉烈醫院兒科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表示,只有一宗個案的三名患者是同學,在校內中招,認為「學校係絕對安全嘅地方。」

雖然年輕患者普遍症狀輕微,惟本港亦錄得嚴重併發症個案,其中一人為俄羅斯男童,康復後四星期出現發燒、皮膚現紅疹、眼紅、草莓舌頭症狀,要送往深切治療部治理。關日華稱此個案屬本港首個特殊病例,曾聯繫美國及英國醫療專家團隊尋求治療意見。現時男童已康復,及後亦接種了疫苗。

本港共968名兒童及青少年康復者,以10至15歲為主。香港醫學雜誌評論文章指,99.2%患者病徵輕微,當中26至38%無症狀,但有少數個案出現嚴重併發症需較長時間留院,甚至要在深切治療病房留醫,包括小兒多系統炎症綜合症 (PIMS-TS)、COVID TOES(即患者手指或腳趾出現紅腫、痕癢、痛楚甚至燒灼感)及溶血性疾病等。

另外,疫情持續對學童甚至家長的身心健康亦有影響,有研究指過去一年兒童留家避疫,肥胖問題惡化。比較過去兩年數據,肥胖兒童的比率由13.4%增至15.4%。此外,兒童長期留在家中更導致近視程度加深,六至八歲兒童尤其較為顯著。專家鼓勵家庭要多進行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