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北京強行修改香港選舉制度,區議員被踢走不再成為特首選委,由官方委任的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代表取而代之。過去鮮有報道關於分區會的工作,甚至有地區沒有分區會。本報記者早前旁聽部份「完善」選制後才成立的分區會會議,發現討論的大多是「細微細眼」事務。有分區會建制派委員自誇分區會更具代表性。
大埔及北區因歷史原因過去不設分區會,3月底北京公佈「完善」選制方案後,才在區議會不知情下設立分區會,並廣納建制派區選敗將。
記者早前走訪大埔南分區會及北區龍山分區會。北區龍山分區會上月12日開會,討論話題圍繞區內福安樓附近迴旋處設計問題、私人地方棄置車輛問題、加強清潔街道及加設狗隻糞便箱等。同月26日大埔南分區會開會討論違泊、超速、鼠患等當區區議會曾討論的地區事務。
北區龍山分區會副主席、前年區選落敗的民建聯前北區區議員姚銘辯稱,分區會雖跟區議會討論相近地區議題,但分區會內有「不同聲音」讓地區人士直接與官員對話。
同是前年區選敗將的民建聯前區議員、大埔南分區會主席胡健民更指,雖然分區會「唔係透過一人一票嗰種選舉而產生」,但今屆區議會大多數聲音代表民主派不夠「代表性」,反指現時「呢種組合亦都係一種代表性,亦都可以話係好廣泛」。
大埔區議會副主席劉勇威質疑,若按建制派說法,「係咪要每個區都要畀返新民黨等各大建制政黨入去先有代表性?」他批評分區會工作由少數聲音代表民意,卻可取代區議員有權選特首是荒謬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