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大英讀物理治療為己為人

特稿:大英讀物理治療為己為人

大英葉冠英除了本性樂於助人,現擔任香港手球隊義務隊醫,全因自己是過來人,一是因為手球隊仍未職業化,更遑論有醫療支援,所以希望以己之長幫後輩繼續奮鬥;另一則是自己中學時手臂曾受長期傷患困擾。

香港政府於2018年推出「隊際運動五年發展計劃」,經體院研究後,八個項目的體育總會將獲額外資助為參戰亞運會或亞冬運練兵,當中分別是棒球、籃球、手球、曲棍球、壘球、冰球、排球和水球。另外,8個項目的港隊成員亦會獲得每月4,000港元恆常津貼及增加訓練時數。大英指4,000元當然不是「大錢」,但對年輕的港隊球員亦非常重要:「可能在學的不用找兼職賺零用,減少兼職的時間就可以用來訓練或者保養身體。」

2015年理工大學物理治療科畢業後,大英一直於手球及物理治療界別雙線發展,他當初選擇成為物理治療師,是因中學時曾經手臂內側韌帶受傷,及後求醫跌打館一直未能根治,「當時甚至想過轉位,因可能不能再守龍,但機緣巧合下接受物理治療,之後情況好轉就萌生讀物理治療的想法。」他更於去年與數名合夥人創立物理治療中心,除醫療保養,也有健身訓練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