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頭5個月經歷起伏,年頭出現股Joy(網絡術語,指大牛市),但科技股在2月暴跌,5月底才有見底迹象。隨着本港越來越多美股捧場客,今年為衡量港美股市升幅、抗跌力及反彈力的最好時期,今期投資導航從指數及科技股,比較兩地表現。
今年2至5月道指及標指均出現大升市,沒出現跌勢,只是納指由2月高位最多跌12.54%,回到去年12月水平。反觀恒指及恒生科技指數,前者沒跟隨道指傳統股的升幅,反而由高位插水,當中原因,可能因為ATMX佔恒指超過兩成比重。
至於以兩地科技股比較,恒生科指由2月高位11001點跌至5月最低7433點,跌幅高達32%。相對而言,納指曾於4月一度反彈至最高14211點,升穿2月16日高位。反觀恒生科指,期內未曾重上10000點以上水平,近日僅僅由低位反彈接近12%,仍遠遠未望見家鄉。在比較兩地指數方面,美股輕勝。
幾年前,投行將美股龍頭科技股統稱為FAANG,港股則隨着中概股在本港上市或二次上市終於儲齊一套ATMXJ。FAANG今年由高位平均跌14%,ATMXJ跌幅更大,高位平均跌36.28%。
在2月的債息風暴,美股Big Techs跌幅克制,跌得最多分別為蘋果及Netflix,跌幅近兩成。Google母公司Alphabet體現霸權地位,3月至5月反覆破頂;Facebook業績增長強勁,3月起股價進入升軌;亞馬遜4月一度升至今年高位3,550美元。
ATMXJ更大問題是股價升跌時間接近,撇除有政治打壓的阿里巴巴(9988),TMXJ(騰訊、美團、小米及京東)集中在1月至2月升至高位,然後股價一同散水,其中美團(3690)及小米(1810)今年股價更一度跌逾四成。港美Big Techs股比較上,仍是美股勝。
總括而言,港股歷來走勢有以下特徵:升得快、跌得深、同升同跌、反彈乏力,即使近年湧入科技股,本質仍沒有改變,只是將幅度加劇。而美股即使遇上今年2月的債息風暴,科技股跌幅相對有限,傳統股更加越升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