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中史科老師向本報稱,香港教育局只是「交功課」,「純粹就咁播抗日歌,我唔覺有咩吸引力」。教協理事、歷史科教師張往亦向本報稱,歌詞可以當成史料去研習及出題,但「如果背後的價值觀,官方想要求學生去全盤接受,呢樣嘢係絕對唔應該出現」。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史科老師稱,自己都試過播抗日歌曲,吸引學生進入學習氣氛。大約在三至四年前,當時他教抗日歷史時被教育局視學,他講述1937年的「八一三戰役」時播抗日歌《中國不會亡》,結果反被視學官稱播歌無意義。他笑說:「當時咁樣講,時而勢易,而家當然唔同啦!」對於教局建議舉辦「抗日歌曲欣賞會」,他稱要視乎如何舉辦,「如果只是播,播流行曲都唔得啦,學生都唔聽歌嘅,除非MIRROR姜濤改編去唱,純粹咁播我唔覺有咩吸引力。」對於教育局在中史的國安課程,他揶揄說:「唓,楊潤雄都係打份工啫,你估佢真喺有理想咩,如果唔喺就唔會送啲仔去外國讀書啦。」
張往稱:「老師點樣教,就喺老師專業嚟嘅。教育局嘅建議喺可以咁樣教,佢唔係話一定要咁樣教。」他認為如果教育局強調學校一式一樣做同一件事,那一定會有反效果。他認為在教學上,歌詞可以作為很好的史料。一些用詞激烈的抗日歌詞,可以問學生當時為何使用這些歌詞去表達感受,反映當時中國是甚麼情況,威脅有多大,「甚至可以啟發到學生去深入思考,係咪可以避免兩個國家做類似嘅嘢,那將是比較高階嘅歷史教育元素。」
張往認為只要本着專業及開放態度,教局及老師不要灌輸某一套價值觀,教抗日歌曲不是問題。不過在現時政治氣氛下,他擔心「有老師唔係好夠信心,又或唔想花太多時間去處理佢覺得唔易處理的事情上,有機會自我審查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