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喜歡讀偵探小說嗎?喜歡的話,最愛看誰?上年紀的,大抵會說松本清張;年輕一代嘛,多耽於東野圭吾吧!可這都是東洋作家,咱們祖家的呢?怕抬不出什麼名字來。上世紀二十到四十年代,中國文壇,也曾冒現過兩位星光熠熠的偵探大家,程小青、孫了紅。前者以霍桑探案獨步於時,後者挾俠盜魯平稱霸文壇,兩者相較,我傾向於孫了紅。他一生困苦,稿費收入,不足餬口。近日讀得前輩陳蝶衣四四年舊文,述及孫了紅,方知其遭遇比想像中更悲慘,文云——「了紅先生因為咯血,體質極度衰弱,朋友們曾為了紅先生的病而焦慮着,設法送了紅先生入醫院,募捐並募藥給了紅先生治病……然而我們的力量太薄弱,仍未能使了紅先生恢復健康。」困境可見一斑。
孫了紅,浙江寧波人,家母同鄉,年長二十七歲。家母喜歡看書,愛打不平,孫了紅的俠盜魯平正對胃口。有見及此,我也趁機看了一些,包括 《囤魚肝油者》、《鬼手》、《血紙人》、《蜂媒》等,迂迴曲折,鬼氣森森,令人毛骨悚然。蝶老稱孫了紅所撰為「反偵探小說」,何謂之有?說穿了,就是有別於傳統偵探小說。程小青為傳統偵探小說鼻祖,霍森主要任務為緝兇,多為官家辦差,孫了紅反其道而行,魯平本身是俠盜,亦正亦邪,專跟警方抬槓,而對窮苦人家,寄予同情。三、四十年代的中國社會正處於水深火熱當中,魯平這個虛構人物,俠義為懷,劫富濟貧,自然大受歡迎,書既能銷,腰包不輕,如何落得悲苦下場?蝶老說這是因為孫了紅有些少神經質,視錢如糞土,以致濟人不濟己,結果囊空如洗,加以體弱多病,體力不繼難搦管,最後落魄終老。 蝶老喟然道:「只好眼看着了紅拋棄了他的筆,踽踽涼涼地走向缺乏同情的泉源的荒漠中去。」作家嘛,昔日多類此,今亦無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