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每年六四,北京天安門廣場變成最敏感、保安最嚴密的地方。今年6月4日的維園成了港人禁足之地,警方以不成比例的人力築起無形高牆,銅鑼灣每隔幾十秒即響起廣播,警告人群若進入維園集會可被判監,把2,000公里外天安門廣場那肅殺窒息的氣氛無縫移植香港。
維園昨午開始瀰漫令人不安的恐懼感,記者只跟市民閒聊,亦能深深感受,現場難找一個沒警員的空間,即使遠離他們才跟受訪者傾談,數分鐘即有警員前來騷擾:「你哋係做咩㗎?」市民連逗留街頭的自由也被剝奪。記者後來坐在休憩處寫稿亦「難途一劫」,突被十多名警員包圍質問「點解唔掛記者證?」
李小姐(化名)昨特意請假到維園,說起感受時雙眼通紅,「佢哋(警察)企晒喺度做咩啫?禁一個集會,係咪嚟思考、悼念、紀念六四呢件事都係犯法?」鄒幸彤昨晨被捕,令眾人感到去維園可能變成「送頭」,「我都有諗過着唔着黑衫,帶唔帶燭光,我屋企有兩個小朋友」,但說仍然企出來,是對自己的承諾。
去年李小姐在球場外圍遊走悼念,今年卻連外圍也無法進入,氣得她受訪時數度落淚,「我點同小朋友交代呢段歷史?」以往維園是薪火相傳之地,「以後每年六四,維園都會變成天安門」。
政府以防疫為由拒批集會,惟現場示範最大型「集會」偏偏就是警方。「我同你講,2019年嘅一團火到𠵱家未平息過,你越禁?我越要嚟!」一身黑衫的林先生(化名)望着被封的維園,受訪第一句已連珠爆發,「唔畀點燭光?我咪圍住個球場,去到咁上下着手機燈,咁都拉我你咪拉囉,證明你有幾無恥」。
坐在一旁拿着《蘋果日報》的劉小姐(化名)則說,港人只是等一個機會再爆發,政權「槍打出頭鳥」拘捕一些「領袖」,「就係要嚇到其他人唔敢再企前」,中國管治模式的成功,依賴人民自私的民族劣根性,「邊個敢出嚟擋子彈?佢就係睇死你唔敢」。進入維園表態有風險,但她說不怕,維園集會32年來其實經歷高高低低,總有人出來讓燭光不滅,那怕今年最後要變成手機燈,抑或是報紙頭版的那片拼湊出的燭海,只要有人,定有燭光。
■記者歐陽聯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