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2012年開始運作的六四紀念館,日前首度被食環署指未領有公眾娛樂場所牌照而被迫暫時閉館。《蘋果》調查發現,此類用作永久展覽用途的場地在本港多不勝數,由慈善機構總部的展館、港鐵的車站社區畫廊、到私人機構開設的博物館都有,部份即使早於上世紀90年代已開放予公眾參觀,但至今未有申領有關牌照,亦未見食環署以同樣力度「嚴正執法」。
記者:《蘋果》調查組
食環署日前引用《公眾娛樂場所條例》到六四紀念館查牌掃場,支聯會衡量法律風險後被迫暫時關閉。翻查條例細則,對公眾娛樂場所的定義極為廣泛,任何場地只要包括各種展覽、表演、運動比賽、賣物會、機動遊樂設施及跳舞派對,除非屬康文署、民政事務總署、立法會或司法機構管理的場地,否則便要向食環署申領公眾娛樂場所牌照或臨時牌照。
條例無訂明須領牌的規模,換言之,任何場地只要公開展覽一幅圖片、畫作或展品,無論是否收費均須領牌,否則可被判罰款2.5萬元及監禁六個月,及每日另加罰款2,000元。
細閱食環署的行業牌照名單,全港領有公眾娛樂場所牌照的場所只有257間,絕大部份為電影院及室內機動遊樂場(例如美國冒險樂園),作展覽用途的場地只佔少數。
本報發現,多個慈善團體及非牟利機構都會在總部設有展覽館,透過展品及圖片介紹機構理念及歷史,香港童軍總會、保良局、嘉道理農場、香港青年協會等均有類似展館,公眾可以經預約或自由入內參觀,符合《條例》公眾娛樂場所定義,但食環署的牌照名單卻未見這些場地登記。
記者昨以市民身份到位於銅鑼灣的保良局歷史博物館參觀,只須登記簡單個人資料即可入內,費用全免,館內放有不少歷史書信、照片及紀念碑等展品,與一般博物館無異。該館早於1998年正式開放予市民免費參觀,記者向職員查詢場地是否領有牌照,對方表示仍在申請當中,部份手續未完成,故需記者事前登記個人資料,以會員身份入內。
香港另有不少私營博物館及畫廊常設展覽,例如稻香集團轄下的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以及位於上環荷李活道的兩依藏博物館,但兩館都不在持牌場所名單。公營機構方面,港鐵分別在64個車站大堂設有社區畫廊,展示來自不同學校或機構的畫作;九龍站更設有港鐵展廊,內放有列車模型、展板及體驗區介紹港鐵歷史,公眾只需預約即可參觀,惟牌照名單中也未見這批展覽場地。
民權觀察成員沈偉男認為,條例涵蓋範圍過於廣泛,坊間有大大小小不同團體舉辦展覽、講座等活動,都未必有領取相關牌照,卻未見食環署有如此嚴格的執法,今次卻針對六四紀念館是選擇性執法。他續指,舉辦展覽及演講等活動屬人民表達自由的一部份,條例幾乎涵蓋了大部份活動,「變相係限制咗某啲活動嘅發生,按理係應該要收窄返。」食環署回覆時未有交代有關場地有否申領牌照,僅稱公眾可按法例及署方發的指南決定是否需要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