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送每種離開

歡送每種離開

隨着暑假的來臨,各地的聯賽都圓滿完成今季賽事。在疫情之下,每個球季都進行得好不容易,幸好每支球隊、每位球員都堅守崗位,讓足球繼續為世界注入正能量。每年的這個時間,除了轉會市場活躍外,亦有人不少選擇退休、掛靴、掛哨。每種的離開都是象徵一個新的開始,值得高興,也值得歡送。

當中,阿古路眼泛淚光地告別曼城,最令筆者感動,也教人明白離開的意義。曼城球迷在社區塗上阿古路的油畫,球會也為他鑄造銅像。主帥哥迪奧拿在英超謝幕戰換入他,讓阿古路以兩個入球完美告別主場球迷,哥帥在接受訪問時更一度哽咽,可見阿古路在曼城的地位;即使轉會巴塞隆拿,也無損他成為傳奇人物的故事。

另一位將轉會巴塞的球員韋拿杜姆儘管不算是紅軍的一代傳奇,但至少也為利物浦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是四冠王的重要功臣,離開時同樣得以接受全場球迷的掌聲。有時,離開的確可以很完美,重要的是那份因了解而分開的尊重,明白你的決定,體諒彼此的處境,笑着歡送對方離開。他日重逢,自然會心微笑。

反觀本地足球,卻未見這種歡送文化普及,不少球隊英雄更是無聲地掛靴,例如一代本地中鋒陳肇麒,理應有表演賽或特別的歡送方式。筆者最印象深刻的已是盧比度離開傑志時,於對阿仙奴的比賽中有歡送的儀式,非常感人。港超日前正式完季,國際裁判吳超覺(右一)結束20年的裁判生涯,他於本地足壇資歷很深,球迷亦經常關注,相信感觸良多;另一邊廂迪高亦結束在東方的球員歲月,轉會理文。迪高八年間與球隊經歷高高低低,多次在比賽重要關頭挺身而出,貢獻良多,絕對是東方的精神支柱和傳奇人物。可惜,兩人的離開在球場上都未見被重視,感覺欠缺了一份尊重、一些掌聲。

陳婉婷

前亞洲足協最佳女教練

周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