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疫苗接種率,政府真是無所不用其極。除了落實公務員享有疫苗假期之外,更聲稱將會限制未接種疫苗人士進入公眾場所,包括食肆、學校、宿舍、圖書館、博物館、戲院、表演場所、體育場所及地盤等。總之,胡蘿蔔加大棒,向市民左右開弓,最終目的是盡快谷高疫苗接種率,令內地和香港回復正常通關。
雖然政府已表明以上限制只會在第五波疫情出現後才會考慮實施,但不少市民卻擔心這些限制是會影響人身自由,特別是不接種疫苗的學生不能夠回校上課,這只會窒礙學習進度,對學生來說,肯定不是件好事!
政府認為唔打針的同學是高危一族,容易將病毒傳播其他人。筆者認為這想法是不正確的,因為即使同學們不接種疫苗,但只要校內戴口罩,其防護性並不會低於已打針的同學。根據德國醫學研究,戴上口罩的新冠肺炎患者,只有5%機會傳染沒戴口罩的沒受感染人群,如果雙方都有戴口罩,被感染的機會只有1.5%。另外,現時最有效的新冠疫苗也只有95%保護率,表示打了針也有機會被感染,學生在校內仍需要戴口罩。
政府有沒有仔細考慮一旦推行限制未接種疫苗人士進入食肆、戲院、表演場所等場地,對其生意額會否造成嚴重影響?筆者傾向相信生意額會下降,因為不少市民至今仍未接種疫苗,是不會因為被禁止進入飲食和娛樂場所而改變決定,原因是打針可能有嚴重後遺症,即使機會是相當低,但一旦發生問題,其成本卻可以遠高於在一段時間內未能享受正常的娛樂和社交活動。
政府是應該為市民製造誘因來接種疫苗的,如果採用懲罰性方法,結果可能適得其反,難以催谷接種率。此外,香港疫情已達清零目標,市民只會感到現時香港是相對安全,這令大幅提高接種率變成一項挑戰。筆者認為政府應該放棄大棒的方法,反而加多些胡蘿蔔,令市民感到舒服,這才可以提高接種率。另外,發放本地疫情消息,必須具有高透明度,因為這才是真正得到市民信任的最好方法。
環球疫情已逐步好轉,但由於疫苗供應有限,很多疫情嚴重的亞洲區地方仍然面對嚴峻的疫情。至於內地的疫情似乎有些不穩,因為近期也面對本地個案的出現。內地的疫情明顯反映難以長期避免外防輸入,另一例子是台灣也失守了。香港要真正戰勝疫情也需要其他地方成功地控制疫情,如果沒有做好防止輸出疫情的工作,環球疫情實難根治啊!
關焯照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