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調查】
【本報訊】商界為配合政府「谷針」大搞抽獎送樓、派現金劵,中大醫學院的調查卻顯示,七成受訪者反對用金錢利誘市民打針。調查又發現,未接種的市民當中,只有四分一人有意在未來半年接種。市民抗拒打疫苗主要原因是擔心疫苗會導致死亡及副作用,同時亦對政府無信心。
調查於今年4月23日至5月8日進行,以電話訪問1,200名18歲或以上香港居民。結果顯示,當中只有23%受訪者已打針。在未打針的人當中,只有25%表示有意於未來半年打針,近75%人則不會或不確定會否在未來六個月打針。
至於不接種的原因,最主要是聽到接種後死亡和出現嚴重副作用病例,以及對政府的建議沒有信心,另有部份人則希望等更好的疫苗。
調查顯示,70.1%受訪者反對政府以現金利誘接種,支持利誘的人則認為至少需1,000元才會考慮。至於其他鼓勵打針的誘因,只有落實疫苗護照供市民到外地旅遊較有吸引力,打針假期、放寬社交距離等措施鼓勵作用不大。
政府及商界近日推出多項措施「谷針」,包括地產商送樓等。中大醫生院微生物學系主任陳基湘表示,今次調查於相關措施推出前完成,認為多項優惠多管齊下,應可起一定作用。但他指調查顯示沒有任何單一措施能大幅增加接種率,相信未必能令接種率顯著上升。
陳基湘又表示,調查揭露港人接種疫苗意欲低,打針人口能否超過三成亦成疑問,難以達至群體免疫,因此有必要針對市民不願接種的主因,包括對疫苗有誤解及對政府缺乏信心等,修改疫苗接種策略。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在電台批評,當局決定日後只公佈與疫苗接種有潛在關聯的死亡個案,是莫名其妙。他認為政府若確實以科學為本,應盡量將數據透明化,將異常事件劃分年齡層公佈,以及將數據與沒有接種疫苗人士相關事件作對比,才可釋除公眾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