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變卡在九十年代曾風靡一時。在那個年代,扭卡機比現在的扭蛋機還要多,玩具店、文具舖、士多和報紙檔等都有扭卡機。當年最多人扭的肯定是《龍珠》卡,幾乎所有中小學男生都會去扭。當日的男學生長大了,仍然有收集萬變卡的習慣,更有人甚至花費數萬元買一張,實行集齊所有。
萬變卡其實只是香港的名稱,在日本叫做Carddass。九十年代有一定知名度的動畫都會推出萬變卡,如《龍珠》、《美少女戰士》、《幽遊白書》和《聖鬥士星矢》等,就連一些較冷門的動畫如《忍者亂太郎》和《功夫貓黨》亦都出過,當中以《龍珠》卡最受歡迎,推出了多個系列。
四十多歲的萬變卡收藏家黃志賢(Wilson)收集了大量萬變卡,其中主要收集《龍珠》卡,有20年收藏經驗的他說,《龍珠》萬變卡主要有白卡、閃卡、雷射卡、閃中閃、暗閃、單閃和膠卡等,揭開閃中閃或暗閃後,內層卡面通常會鋪塵,難以再貼實,角位亦會容易揭起,買卡時,「在陽光下看看表面有沒有氣泡凹凸面,就知道是否曾揭開。」他收藏的卡十分講究,閃中閃和暗閃一定是未曾揭開過的美品,他甚至會「忍痛」將閃中閃揭開,分開兩張放入卡簿收藏,「如找到更高質素的,就會收藏起來,將質素較差的賣掉。」因此,Wilson的《龍珠》卡大部份都不止一套。
Wilson告訢我們《龍珠》卡有五大系列,本彈系列、激鬥系列、風雲系列、條碼系列及PP系列,「最受歡迎是元祖級的本彈系列,有1至30代;有等級和戰鬥值的激鬥系列有1至20代;風雲及條碼系列則較少;PP系列則比較多花款,同一張卡可以有好幾款閃紋,如刀片閃、雨點閃、Pixel閃和波點閃等,還有雷射,所以PP系列很難集齊。」Wilson更指出《龍珠》卡本彈系列第1至10代的白卡和閃卡都由香港印製,質素較日本印製的差,所以自本彈11代起,閃卡全改為日版,「港版和日版閃卡有厚薄之分,質素有差距,一般儲卡的人只會收集日版閃卡。」
作為《龍珠》萬變卡收藏家,Wilson經常會到日本和拍賣網尋寶,一般卡機能扭到的卡都有齊,他表示最值錢和最難儲的是限定版卡,「日本常常會推出限定卡,例如周年紀念卡首張《龍珠》悟空騎龍的閃卡,當年只推出3,000張,而且是寄信應募抽選,只限日本人抽。香港人想要,一定要捱炒價,單是這一張卡,現時也值4萬幾5萬元,視乎卡的保存質素而定。我花了大約十年,才差不多集齊所有限定卡,還差兩三張……因為有一款限定只有100張,市值20多萬港元,是一張鐵卡,我唔捨得買。」
Wilson買過最貴的卡,就是兩張PP系列限定卡,「當年買這兩張卡花了8萬元,是在日本拍賣網逐張投標買的。這兩張卡這麼貴的原因,是因為PP系列有32代,全部跟號碼排序的,由1號起至1,300多號,這兩張限定卡的號碼是427及428,是《龍珠》20周年時抽選的限定卡,當年好像只有3,000還是6,000對。除此之外,最貴的是一套限量2,000套的「十閃」(10張閃卡),價值高達10萬元,約1萬元一張,我覺得非常值得,因為這套卡是鳥山明親自挑選而畫的卡,當年他為《週刊少年Jump》的抽選卡作監督,我當年買也要4萬元。」
Wilson收藏了很多卡,他估值約200萬元,「200萬只是初部估計,假如有人肯出價200多萬元收購所有卡,我可能會放售。我可以再找,但只找自己喜歡的。」據Wilson所講,《龍珠》卡在香港和日本都有價有市,大家又會否為了儲卡而豪花數萬元呢?
記者:馬子聰
攝影:蕭志南、伍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