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級的躺平主義 - 馮睎乾

大師級的躺平主義 - 馮睎乾

躺平主義者認為,成功不是單靠努力就可達到,與其徒勞無功自尋煩惱,不如得過且過逍遙快活。但他們可能忽略一個事實:即使只是躺平,仍然有成功和失敗之別。

躺平要躺得成功,需要資源、技能、計劃、健康、自信,甚至運氣。缺少以上任何一項,其實都很難悠然自在躺下去。萬一躺到三餐不繼、露宿街頭、貧病交加,那就不叫躺平,而叫乞兒。

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自古以來最盛產躺平主義者。躺平主義者反對拼命工作傷身,二千多年前莊子就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今日所謂躺平,古人稱為道家,或高士。但高士不是沒能力成功才躺平的,他們只是不屑世俗的成功,如顏斶。

據《戰國策》,齊宣王禮賢下士,願拜顏斶為師,承諾顏如答應,必然餐餐大魚大肉,出則有車馬代步。但顏斶卻拋出很有躺平主義意味的金句辭謝:「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晚食當肉,即晚一點吃飯,肚子有點餓,則吃什麼也像吃肉般美味;安步當車,就是安逸步行,也像乘車般舒適。

陶淵明也是史上有名的躺平主義者,大家都聽過他「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因不願卑躬屈膝,束帶參見前來巡視的督郵,即日掛冠去職。辭職咁小事都可以搞到傳誦千古上晒神檯,當然是非常成功的躺平,但你有想過陶淵明的成功秘訣嗎?

首先,陶淵明其實係有plan b:他本身有「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歸園田居〉),辭官後也可耕種維生。他還有錢養得起「僮僕」(〈歸去來兮辭〉:「僮僕歡迎,稚子候門」),可見絕非赤貧。當然更重要的,是陶淵明的文學技能。

憑一支生花妙筆,淵明竟把一個退休阿伯行行企企、望天發呆的生活,寫得有聲有色兼詩情畫意,拔高至藝術的層面:「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奮鬥需要能力,但躺平可能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