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全力谷針,擬將接種復必泰疫苗的年齡下限降至12歲,即小六或以上的學生亦可接種。政府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已一致同意進一步降低接種者年齡,料日內公佈有關安排。專家建議安排醫護人員到校為學生接種,已打針的學生在戶外活動可除口罩。惟不少學生憂慮接種後出現副作用而卻步。
政府早前收到BioNTech復必泰疫苗接種年齡降至12歲的數據,並交予政府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考慮。據悉,成員一致同意將復必泰疫苗的接種年齡下限,由現時的16歲降至12歲。食衞局長陳肇始昨早在電台節目表示,收到委員會建議後,會盡快決定。若降低接種年齡,會與教育局商討細節,包括是否安排到學校接種等。
疫苗專家顧問委員會成員之一、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表示,藥廠的第三期數據研究超過2,200名12至15歲人士接種疫苗,發現他們產生的抗體較16至25歲群組高1.8倍,認為數據理想,所有委員都支持降低年齡門檻。
許說,一旦降低接種年齡,當局應提供多個方法讓學生接種,例如到校接種,並指若大部份人在新學年開學前接種,例如學校師生接種比率已達六至七成,相信對全日復課有正面作用,學生戶外活動時亦可除口罩,但室內仍要戴口罩,因流感等病毒較易在室內傳播。至於會否再下調接種年齡,許指暫時未有低過12歲的研究數據,但數間藥廠已在研究。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若兒童或青少年曾接種其他疫苗,亦應一併接種Covid-19疫苗,除非他們對疫苗有急性敏感反應。他又說,若父母本身不接受打針,也一定不會讓孩子接種,因此要改變市民對疫苗副作用的偏差印象。他指日本及台灣等地疫情嚴重,因當地群體免疫水平低,而香港情況一樣。
灣仔區校長聯會主席戴德正認為最理想做法是由外展隊伍到校接種疫苗,令學生不用在外頻撲,「學校有空間,而且可配合流程。就算接種後有不適,亦有地方給學生休息。」不過,戴稱校方對接種疫苗立場中立,學生與家長有權選擇,「學校不會鼓勵,始終是個人意願。我們是做教育,會跟學生解釋疫苗的意義,討論其好處與有關副作用等,由學生選擇。」
16歲的鍾同學對打針有保留,指「暫時未有好多數據show到疫苗對我哋呢個年齡層係咪有用,或者有冇其他風險。」家長譚太亦指疫苗數據安全性不足,不會同意子女打針。
另外,教育局向全港學校發信,表示資助學校教職員若在8月31日或之前打針,每劑可享一天「疫苗假」。而因應本港接種比率低,政府斥資307.8萬元公帑,昨在本港15份中英文報章的頭版及內頁刊登廣告「谷針」,除印有「全城起動 快打疫苗」標語外,更列有打針後享有疫苗假期、餐飲優惠及機場、住宅、港鐵乘車券等抽獎獎賞,利誘市民打針。截至昨晚8時的過去24小時,共約32,400人接種和約41,700人預約接種,較前晚公佈的分別下跌1,100人及5,9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