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牛牛彈琴已是十多年前了,那年他才八、九歲,張五常教授驚嘆於他的天分說這孩子前途不可限量,後來又聽了他幾次的演奏,明白張教授用心良苦的栽培與期許。
十多年後張勝量小名牛牛這位當年的小男孩在大會堂音樂廳法國五月藝術節的獨奏及和法國大提琴家貝樂安的合奏演出,反響熱烈,幕謝了好幾回,許久未見到如此衣香鬢影人丁鼎盛的場面,久違了的車龍塞滿了通向大會堂那條路,散場時更擁塞着人與車,人們樂見此場面也願耐心等候。
全神灌注傾聽如高山流水琤琮悅耳悠揚的琴聲;彷彿初聽那年的命運來敲門,他無限欣喜渴望憧憬着不可知的未來,那麼熟悉那麼久違的音符飄散着,有喜有悲有夢也有夢醒的人生啊,台上是從孩提走到少年、從廈門走到深圳再從聞名的茱莉亞音樂學院、從全球頂尖的唱片公司最年幼的鋼琴家、從一張唱片也無到七張暢銷,他彈出來的莫札特、蕭邦、李斯特、貝多芬作品中有他逐漸領悟的非凡人生,這條路多艱難多漫長,幸運的是他一開始已碰到了伯樂張五常;聞名的經濟學家,涉獵甚廣熱愛各種藝術的教授為他解說每一個細節,把獨到的見解耳提面命的授予,這是人生道路上最初也最神奇的造化吧。
遺憾的是張五常和夫人未能看到牛牛當晚的演出,獨奏以及和大提琴家貝樂安的合奏令台下聽眾陶醉不已。闊別十多年後牛牛的進境令人驚嘆,那份隨心所欲,一如曲名即興曲、浪漫曲及他所改編的彩雲追月,一派的從容瀟洒激情熱烈的演奏中果然聽到了希望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