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社科課程包括不涉公開評核的內地考察,指引稱考察屬課程一部份,學生不應視為自選安排,並指內地考察機會能讓學生親身認識國家發展,並讓學生思考如何貢獻國家和香港。教育局會資助團費,而考察的次數、日數、路線等可由學校決定,但內容須涉中華文化元素。當局在2021/22 學年起亦會舉辦配合課程的的內地考察團。
公社科課程包括預計佔10小時課時的內地考察部份,指引指考察的預期學習成果包括,進一步認識國家的成就,藉以提升國民身份認同,以及了解中港兩地的發展機遇及挑戰,有助個人生涯規劃,並思考如何貢獻國家和香港。當公民與社會發展科2021/22學年開始推行後,教育局將會持續舉辦配合該科課程的內地考察團,指引中指教育局舉辦多元化及配合課程宗旨和目標的內地考察團, 行程長短兼備,路線遍及不同地點,並包含涉及課程內不同主題的參訪點。
教育局不會對內地考察作統一規定,考察的次數、日數、行程路線的遠近,均可由學校決定,亦可選擇教育局舉辦的考察團,或自行籌辦或參與校外團體的內地考察團,可獲資助團費,但考察團的行程必須包含涉及中華文化元素的參訪點或考察課題。
雖然考察不涉公開評核,但指引指內地考察及與之相關的專題研習均為課程重要一環,不應視為學生的自選安排,若學生有實際困難及具備充份理據而未能參與內地考察,應向學校申請並取得批准,校方需為學生提供其他認識國家發展的學習經歷,例如以虛擬實境技術或視頻遙距考察。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撰文指,教育局新學年會向每所公營及直資中學發放30萬元一筆過津貼,支援教師教學及組織學習活動;又稱教育局得悉學校基本上能透過內部工作調配,處理通識科及新科教師人手編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