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陸火起來的「躺平主義」,源自一篇網文〈躺平即是正義〉,作者叫「好心的旅行家」,自言兩年多沒工作,「都在玩沒覺得哪裏不對。」他認為解決食物問題,等於解決一切,真的沒錢就工作一兩個月,沒事就躺着,像閑散的貓貓狗狗一樣。
文章引起許多國內年輕人共鳴,他們認同拼命工作沒意義,倒不如保持低慾望低消費,做不到多賺錢,可選擇少花錢,人生會愜意得多。有人更把躺平提升到抗爭的高度,說「只要我不努力,老闆就過不了他們想要的生活」,若躺平成為規模浩大、曠日持久的社會運動,上面就無韭菜可割,勢必動搖權貴的根本。咦,這不就是「佛系攬炒」嗎?
記性好的讀者,大概記得我寫過怪人朋友Y的故事。「好心的旅行家」僅有短短兩年躺平資歷,而Y一躺就廿一年,更躺到入土為安,是名副其實躺平主義的先驅。Y用自己的生命做實驗,示範了躺平主義有何「出路」,值得有志投身「躺平界」的青年參考。Y走上躺平之路,經歷三個階段,每階段恰巧維持大約七年。
第一是探索期。Y在大學第三年退學,沒找工作,只是窩在家中看書聽音樂,偶然出來約我吹水。這段日子他的精神還是不錯的,也沒決心要一輩子這樣過下去,所以很願意學不同的東西,如中醫、法文,甚至藏文。但由於人生缺乏目標,學什麼也半途而廢。這情況發生三四次後,就削弱了學習動力,探索期亦慢慢過渡至消沉期。
躺平七年之後 ,隱世生活已不能給Y帶來快感,反而開始有心理問題。人到中年,即使早決心不結婚不買樓不生仔,每月開支限制到近乎零(食物問題由家人解決),但再能自欺的人,也無法對自己的一事無成視而不見,不能視而不見,卻又沒法改變,結果就生出抑鬱病。
最後階段是迴光期。他忽然在網上創造一個與他本人差天共地的身分,竟成為某小圈子的KOL,得到前所未有的注意,也短暫享受到一種虛幻的成就感。但他很快就厭倦了,而伴隨這種厭倦而來的,是致命的頑疾。我的躺平主義者朋友可以控制所有時間,可惜心魔卻控制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