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含病毒演化資訊

學名含病毒演化資訊

對於門外漢來說,B.1.1.7和B.1.617.2等變種病毒學名,看似互聯網網址又像一串難以理解的密碼,但對於分子流行病學來說,這些字母、數字和點號包含有用的病毒演化資訊。

A譜系源自中國 B自歐洲

現時科學界對於COVID-19變種病毒的命名,有Pango、Gisaid和Nextstrain三種命名系統,最常出現於傳媒報道的是Pango,由英國牛津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的研究員發起,將變種在病毒演化樹的位置以譜系形式整理。

Pango命名法的第一個英文字母,代表所屬大譜系,A譜系多數根源自中國,B譜系最初在歐洲傳播。點號代表下一代變種,數字是命名次序編號,所以B.1.1.7即是B.1.1變種的第七個被命名的下一代變種,而B.1.1是B.1的第一個被命名的下一代變種,餘此類推。

病毒變種很快會演化出很多代,為免命名太長,Pango的命名最多只用三組數字,超出三代就用另一英文字母作簡化,如用C代表B.1.1.1,B.1.1.1.1就可簡化成C.1。首先在巴西發現的變種,其實本應命名為B.1.1.28.1,也被簡化成P.1。

Pango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