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次被破壞山墳,屬於李錦記創辦人李錦裳和第二代掌舵人李兆南,以及兩人的妻子。李錦記蠔油家喻戶曉 ,至今創立130多年,「醬油王國」1888年由李錦裳創立,以賣蠔油起家,但蠔油的發明實屬意外,從此成為李錦記起家的「生招牌」。第三代傳人李文達更於2019年登上《福布斯》香港富豪榜,進一步發展成為千億巨企。
創辦人李錦裳早年偕母到廣東省珠海南水鎮生活,據悉開食店維生,蠔油的出現並非經他刻意實驗而成。李錦裳一次煮蠔時「瞌眼瞓」,結果白色的蠔汁都已熬乾,鍋內剩下深色的稠汁,他好奇一嚐稠汁味道,意外發現其獨特鮮味,於是心生賣蠔油念頭。
李錦裳遂創立李錦記蠔油莊,以家庭工坊規模經營。 但好境不常,1902年南水鎮發生大火,蠔油莊廠房化為灰燼,李錦裳無奈與妻子梁糖舉家撤走,到澳門發展重新建立業務。
至於同葬該墓為李錦記第二代傳人李兆南,是李錦裳的第三名兒子,李兆南1920年接手公司業務,與兄長李兆榮及李兆登一同打理。李錦記於1930年代以蠔油及蝦醬聞名,雖然公司規模小,但成功在澳門打出名堂。
1932年,李兆南決意於香港開設分公司,隨後更把李錦記總部遷移香港,繼續拓展生意,更闖出港澳,打入亞洲市場, 亦外銷至北美,成為當地不少中餐廳及華僑家庭必備品。
李兆南膝下有多名子女,曾有一子一女夭折,之後第三代傳人兒子李文達出生,其後再育有一子六女。李兆南為人開明,鼓勵兒子李文達向外發展,未有強迫承繼祖業。
至60年代後期,李錦記經歷分家,李兆南與兒子李文達最終手握全部祖業股份,李文達把祖業再推高峯,將「前舖後廠」的家庭式事業發揚光大。
據悉李文達兒時經常逃學回家煮蠔油,故此熟知整套工序。李文達長大後發展外貿生意後,才繼承祖業,其間以「熊貓牌」打入美國市場,並為品牌重新定位,於80至90年代大賺逾億美元,正式成為「醬油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