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修正主義下的新香港(家興)

歷史修正主義下的新香港(家興)

曾入稟追究警方的「爆眼少女」,近來被紅媒煞有介事地形容為「安然無恙」地離開香港,現警方更擬起訴她煽惑暴動等罪。而捲入事件的醫管局,亦遭各大黨媒抨擊為「包庇」該少女。單憑一張在機場拍攝的照片編造的故事,可信程度有多少,相信自有公論,而且部份「忠誠廢物」議員不容他人從創傷中康復的心,亦是相當歹毒。至於以原告變被告的「改寫」歷史手法,其實早已非第一次。

7.21元朗白衣人襲擊事件,不論是《鏗鏘集》及《鏗鏘集:誰主真相》,其調查式報道已巨細無遺地指出事件的前因後果,而當時由港府聘任的海外調查專家Clifford Stott,於2020年11月也自行向國際社會發表報告,表示7.21事件屬警方「不作為」,更成為後來一連串升級事件的導火線。時至今日,不單未有涉事警方高層被問責,而作為原告的林卓廷、負責編導的港台前職員蔡玉玲,分別於今年內成為被告甚或定罪,前者現更因其他案件而身陷囹圄。

再加上2020年8月由林鄭親口承認的「香港沒有三權分立」,繼而利用多間紅媒強調香港的「行政主導」作為助攻,否定多年來由教育局、司法機構等官方媒界對「三權分立」的理解,足見香港已進入重要的歷史分水嶺,政權正要將港人對重大事件的理解及認知,經教育、法律及其他手段「重新編纂」,而這種手法,又被稱為「歷史修正主義」。

操控論述以達政治目的

據牛津字典的說法,「歷史修正主義」一般適用於部份歷史學者為達致某種目的,否定一些主要歷史事件,例如種族屠殺行為。於殖民時期的美國及澳洲,修正主義學者則廣泛利用編纂手段,挑戰當地原住民身份、地位,從而鞏固管治。意大利歷史學者Giovanni Cattini則直接在《Transfer: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ulture》表示,「歷史修正主義」的用途,通常與操控重要事件論述有關,並期望以此達到若干政治目的,簡言之就是為政權服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今年4月份的一次黨史學習動員大會中,強調「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及片面理解。」而黨媒《求是》正引述了這段講話,並多次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等,明顯是認為「正確」的歷史觀,必須經黨的決定、同意,其餘一切的認知,在中共眼中就屬「欺騙」及「迷惑」。這種全盤否定其他歷史認知的手段,正是極權所為。

眾所周知,香港由「自古以來」已是中國一部份,後來新華社又改為「秦朝以來」是中國的一部份,為何不是夏商周而是秦朝,其「大一統」的思維,相信是路人皆知,也充份展現「歷史修正主義」的專家誰屬。

家興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