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制放映 承傳真實歷史

會員制放映 承傳真實歷史

港區國安法下,抗爭題材電影播放越來越困難。紅線之下,民間組織「社區院線」舉行私人放映會,播放三小時的紀錄片《天安門》,這套1995年的紀錄片由美國公共電視台製作,訪問了多位六四事件的學生、工人、官員等親歷者,它曾在香港上映,成員阿蕉(化名)回想:「嗰時我中六,仲喺沙田UA戲院同同學包咗一行嚟睇,好震撼,喊得好犀利。」當年這套電影為她開啟了歷史大門,開始不斷翻查相關資料。

阿蕉與從事電影工作的朋友暉子在2016年創辦社區院線,當時是《十年》上映後不久,他們有感獨立電影在主流戲院放映的空間越來越狹窄,為抗衡審查制度,擺脫商業電影壟斷,遂另闢蹊徑,連結不同cafe、藝術空間等合作,甚至在排檔街頭舉辦社區放映。

轟電檢處變打壓工具

過往六四紀念日前後,他們都會放映相關紀錄片和劇情片,包括《天安門》、《沒有太陽的日子》、《省港旗兵4:地下通道》,並邀請社運人分享。但有別於之前公開放映,今年受制於疫情,他們改為會員制,《天安門》放映只限會員觀賞。

對於早前醫管局員工陣線舉行六四紀錄片放映會,被電檢處電影指無申請核准證明書或豁免證明書,有可能觸犯《電影檢查條例》。暉子認為去年至今,政府用盡強硬手法,把民間悼念六四的活動和聲音被政權壓下去,公民社會一潭死水,一如以往舉行放映只為明志。阿蕉批評電檢處隨時以條例作為打壓工具,「𠵱家睇紀錄片、獨立電影都係抗爭,尤其紀錄片工作者就係將歷史呈現一部份,嗰部份係我哋經歷唔到嘅,呢個係記憶嘅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