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以致用●藝術哲學生趕AI時代 16周變軟件工程師 文科人從軍 破IT狗宿命

學以致用●藝術哲學生趕AI時代 16周變軟件工程師 
文科人從軍 破IT狗宿命

AI新世代是年輕人的世代,科技急速發展,步伐稍慢都會被時代拋在後面。兩位半途出家的IT青年一改做編程師必須本科讀電腦的觀念,以美國軍訓哲學設計為期四個月的IT微學位課程,七成學生都是文科生,包括讀文學、藝術系甚至哲學系的同學都成功轉行加入IT界。

32歲的劉光曆(Alex)和31歲的劉偉中(Gordon)三年前創辦Tecky Academy(科啟學院有限公司)編程教育學校。Alex是多家科技公司的顧問,有15年程式設計經驗,曾獲多個本地及亞太科技獎;Gordon有逾10年編程經驗,他訓練的逾300位同學已加入軟件工程師行列。

兩人都是半途出家,透過自學入行。Alex本科會計,Gordon本科物理。Gordon說,編程和IT行業沒有資歷架構,沒有證書、沒有考牌制度,搵工只靠履歷表。編程的世界,知識廣、更新速度高,「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軟件工程師?理論上是。只要你有一部電腦,可通到互聯網,你就可以自學。」

微學位七成文科生 抽絲剝繭邏輯性強

自學者在學習路上難免會誤打誤撞兜錯路,於是他倆萌生設立「人工智能及程式設計微學位」的想法,目標是短短16周讓一位對IT零認識的同學,畢業後可勝任軟件工程師或其他IT職位。不足四個月就可以?「微學位是全日制,課程緊密,功課量大,行內叫Coding Boot Camp,在極短時間內訓練IT人。」Gordon說,理科同學轉讀IT雖然有優勢,但文商科的轉跑道去做IT,只要肯學,隨時能做得更好,「我們的學生七成都是文科生。」Alex笑說。

當中有讀中文系或英文系的大學生,Gordon說文科和IT有通連之處,「讀linguistic的同學,他們對語言的敏感度很高,他們容易掌握programming language的pattern。因為programming language亦是一種語言,有其規律。」還有讀會計、核數的同學,「這些同學十分細心,凡事抽絲剝繭,亦是做programmer的特質。」至於讀BBA商科的,「他們presentation的技巧很好。有些僱主好驚訝,點解programmer的演說能力咁強。」甚至,連本身讀藝術系fine arts以至哲學系的同學,也報讀IT微學位課程,「哲學系同學的邏輯性好強!」Gordon說。

課程要求極高,16周要完成四個報告。其中一位畢業生Samson表示,那四個月讀得十分辛苦,但因為功課量極大,令他這個本來讀化學的人也很快進入IT思維世界。去年畢業後,疫下僅花了兩個月便找到生物科技公司的IT職位。

Alex說,完成課程的同學具備IT職位的技能,「只要畀足夠時間,他們可以寫出一個類似Twitter或者HKTVmall這類平台。」曾有一組同學的畢業報告是寫小學的面試系統,供校方使用;李嘉誠基金會早前向食肆派錢的電腦作業系統,同學們約花兩星期也寫出。

他們立志培育更多IT人,皆因香港程式員十分短缺。Alex說,按統計,全球只有少於1%人口是程式員,香港更少,只有少於0.5%,「在外國人眼中,IT是一門很勁的職業,即使在中國,過一條深圳河,當地的程式員工資平均1.5萬至2萬人民幣,比普通人高出一截。全世界都在搶IT人,但只有香港,會把IT人叫做IT狗。」大概因為這個不友善的別號,令讀書叻的同學都對IT卻步。

月入2.8萬 跳槽開公司非難事

Alex說,以前IT的工作工時長、人工低、一到裁員就有份,故有「IT狗」之名。但如今IT人做coding、寫apps、製作電子商貿平台、應用大數據AI去處理日常商業營運操作,全球需求龐大,有經驗的IT人跳槽或自設公司,絕非難事。「以前一家人只有一部電腦,現在人人最少有一部手機,每日都用手機去處理生活大小事項,背後都需要IT的支援。」他們的學生,畢業平均月薪2萬,較高薪的起薪2.8萬。

「科啟」理念創新,前年曾獲「薯片叔叔共創社」的「重塑教育挑戰」最佳表現(初創企業組別)獎。該社由前財爺曾俊華創立,主力推動各界重新思考教育的定義、方法和效用。Gordon說,來報讀的學生要經過面試,他們會挑選認真和有意入行的青年,「有些同學是媽媽逼來,我們不會收,課程要求高,冇心讀的人,冇辦法完成課程。」

曾俊華(左)鼓勵大家重新思考教育,Alex也提倡重整IT教育。 受訪者提供

薯片叔叔共創社的認可,為Alex和Gordon打了一支強心針。

課室玻璃門貼滿同學自我鼓勵的memo紙。

同學各有背景,接受軍訓式的coding訓練,只為轉行做IT人。

Developer Showcase是同學向僱主代表show off的日子,部份人即時獲面試機會。

Coding Boot Camp來自美國軍訓

Boot Camp一詞來自美軍。美國海陸空軍隊訓練中,有一種為期7至12星期的Boot Camp,透過短時間高密度高強度的軍事訓練,把一位普通人鍛煉成體能心態情緒都達標的軍人。其訓練哲學後來應用於其他層面,包括健身中心的體能訓練或收身班,短期綜合訓練肌耐力、柔軟度及爆炸力等。

Coding Boot Camp這類編程教育在美國十分流行,短時間內為機構培育新手編程師。不過也有人認為完成課程只是開始,因為程式世界知識多如繁星,學之不盡,科技轉變太快,編程師須緊跟時代自我更新,否則很易被同行比下去。

採訪:譚 暉

攝影:伍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