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新低 羅致光歸咎社會事件

生育率新低 羅致光歸咎社會事件

【本報訊】政治環境窒礙港人生育意欲,勞福局長羅致光於網誌表示,本港去年總生育率(TFR)跌至0.87,創有紀錄新低,羅歸咎於社會事件及疫情影響導致港人拒絕生育,又預計生育數字會持續下跌。有社會政策學者直指港人拒生育由政府一手造成,「生出嚟都唔知佢會接受咩教育」。

■本港去年總生育率創有紀錄新低。

鍾劍華:生出嚟唔知受咩教育

按統計處數字,從1981年有紀錄起總生育率最低的年份是2003年,為0.9,當年除了爆發沙士,亦因董建華政府急推23條立法,引發數十萬港人7.1上街。

17年後的2020年,該紀錄終被打破。羅致光在網誌中透露,去年總生育率僅得0.87,形容情況「遠低於過往可預期的範圍」,並將原因歸咎於前年的社會事件及後期接踵而至的疫情。羅稱本地的研究亦指影響生育的因素很多,較為明顯的是未婚比例及結婚年齡上升、樓價相對收入比例上升等;幼兒照顧亦是因素之一。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社會政策學者鍾劍華指,香港生育環境向來不理想,但去年跌至新低,反映政府過去20年推動的人口政策相當失敗。他續指,港人對前景缺乏信心,未必再有生育意願,預計生育率短期內無法回升,「連保持住呢個水平都難」,加上年輕人口急速向外流,香港嚴重人口老化問題勢進一步加劇。

鍾劍華表示,無可否認社會動盪的確令港人不敢生育,但認為港人生育意願下跌的關鍵原因是由政府一手造成,「生出嚟都唔知佢會接受咩教育、會唔會俾政府洗腦,如果政府仲係用呢個態度治港,香港嘅生育率唔會有改善」。

幼兒教育人員協會主席甄可安亦指,近年香港政經環境及教育政策急速變化,不少家長即使考慮生育,也未必願意讓子女在香港接受教育。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人口政策學者葉兆輝認為,羅致光形容低處未算低「都唔係錯」,目前關鍵是如何清除希望生育的港人所面對的障礙,要令他們認為「香港係可以繼續居住嘅地方」,故政府有責任想辦法重建安穩的社會環境。

情侶趙先生及楊小姐明言暫時不打算生育,因為香港政治環境不穩定,不適合小朋友成長。他們又說,香港學童學習壓力大,且「思想箝制得好勁,驚學得唔好」,即使將來生育,也會考慮送子女到外地升學。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